2015-09-21
收藏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学习难点】:
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预设流程】:
一、铺垫引入
(以学生、妈妈、奶奶的年龄导入,进行一位数与两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的比较,并揭示比较的方法。)
1.师:你今年几岁?你妈妈呢?谁的年龄大?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如:7<31)。你是怎么比出它们的大小?你奶奶今年几岁?
2.小结:比较你、妈妈和奶奶的年龄,其实就是要我们比较数的大小。(出示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比较小象和猪八戒的体重。
师:我们能不能也用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来帮助 牛魔王和猪八戒比比它们的体重呢?
(1) 学生说说谁重?你是怎么比的?(试比1000与100的大小)
(2)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000和100,引导说说1000和100的组成,并用数的组成来比较:1000是1个千,有10个百;而100就是1个百;所以,100<1000。
2.比较小象和猪八戒的身高。
师:那谁高一些?(学生试比210与120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10和120,引导说说210和120的组成,并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3.比较两数的大小。出示:920、470、1000、960、90
(1) 任选2个数进行比较,并用比大小的式子(( )或(( )表示出来。
(2) 汇报:(投影展示学生比较结果---巡视时收集不同数据的比较式子)
让学生说说:你选了哪2个数比?结果怎么样?你是怎么比的?
(3) 小组讨论后汇报:数位相同、数位不同的分别怎么比?
4.小结:引导学生着重从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数的意义的不同去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提高
1.给刚才的几个数(920、470、1000、960、90)排排队。
(1) 同桌讨论。(2)投影展示校对。(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做一做
(1) 学生手势表示,
(2) 指名说说第3题(704与407)你是怎么比的?
(3) 引导得出:同一个数字7或4在不同的数位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7在百位表示7个百;而在个位上则只表示7个一。)
(4) 师:那330中的两个3所表示的数哪个大?为什么?
学生说明理由。
3.猜数游戏。
用多了、少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提示。(如:老师心里想好了一个在200到500之间的数,你们猜是几?)
(1) 师生一起玩两次。
(2) 同桌互玩两次。
4.书上做一做 T3 (投影出示:理解题意,指名回答。)
5.猜商品价格。
6.猜一猜他们可能是几?
275>27
463<4 3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九年级数学圆锥
九年级数学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九年级数学数圆锥的侧面积
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2
九年级数学旋转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实践与探索
九年级数学弧长与扇形面积1
九年级数学切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1
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数学切线的识别和特征2
九年级数学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九年级数学圆的相关概念
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形2
九年级数学弧长与扇形面积3
九年级数学切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2
九年级数学随机事件4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加减1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的应用6
九年级数学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2
九年级数学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1
九年级数学章旋转方程
九年级数学切线的识别和特征1
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1
九年级数学为什么是0.618教案1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九年级数学平行投影2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
九年级数学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数学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