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2
收藏
3垂线、平行线的画法(二)
教学反思
1.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可以设计用窗户作平移运动,窗户的竖框平移前后所在的两条直线,构成了一组平行线。这一看似简单的教学设计,为后面学习平行线的一般画法做了有效的铺垫和渗透。画平行线很重要的一点是借助平移来画,“怎样保证尺子在平移时不发生偏斜?”是学生在探索画法时生成的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很自然地将先前习得的经验迁移到平行线的画法上,于是在课堂上爆发出了“能像窗户一样加上一个轨道”这一有力声音。正是由于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在认识平行线的过程中做了巧妙的铺垫,所以画平行线这一难点,在学生的探究交流中就迎刃而解了。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有效引领作用。在学生交流汇报过程中,当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然后将直尺移下来,再画一条直线,得到的两条直线很像平行线时,我没有急于评价,而是试探地问:“对这种画法,你有什么看法?”在尝试用这种画法的过程中,大家发现直尺在移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偏移,“能否保证直尺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发生偏斜,你有什么改进的办法呢?”……正是发挥教师的有效引领作用,学生的思维才循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不断地深入,逐步逼近问题的本质。学生亲历了画法的形成过程,在深刻的体验中,自主建构了知识。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六上数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质量分析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有感
四年级数学老师期中考试反思 在反思中前行
2018-2019学年五数上册教师个人教学总结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老师个人教学工作小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2018-2019学年一数(小学年级数学)上册备课组教学总结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2018-2019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师个人教学总结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2018-2019上学期六年级数学兼科学老师工作总结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对称》数学教案
2018-2019学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卷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评课稿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年级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小结
2018-2019学年二数(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组教学总结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
小学一数上复习计划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优秀工作总结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2018-2019学年三数(三年级数学)上册备课组教学总结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