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9
收藏
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
教案教学设计
安徽省寿县花园小学 陶利民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小节内容:
1、加法的意义
2、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
3、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好动、好玩,对数学兴趣较浓厚,安排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能够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读出算式。
2、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具准备:铅笔、圆片、小棒、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根据图意写出数字)
11 111 1111
( ) ( ) ( )
1 ( ) 3 ( ) 4 ( )
二、揭示课题(铅笔情境)
今天老师从数学王国里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同学们猜她是谁(笑笑)。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具体说出笑笑一支手有3板铅笔,另一只手有2支铅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笔合起来,学生提出一共有几支铅笔,老师板书:一共有多少?
师:怎样算出5支铅笔?
如:3往上数2个就是5,比2多3就是5,把2和3和起来就是5。
师讲解并板书演示,数学中把两部分合起来才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带领学生认识书写加号。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值域及求法1
2010届高考数学二项式定理2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图像及图像性质的应用
2010届高考数学集合思想及应用
2010届高考数学导数及其应用2
2010届高考数学概率
2010届高考数学二阶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2010届高考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1
2010届高考数学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及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2010届高考数学单调性、奇偶性函数问题的方法1
2010届高考数学乘法原理
2010届高考数学三角函数1
2010届高考数学对集合的理解及集合思想应用的问题
2010届高考数学集合1
2010届高考数学导数及其应用
2010届高考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
2010届高考数学几何概型
2010届高考数学三个“二次”及关系
2010届高考数学充要条件的判定1
2010届高考数学不等式3
2010届高考数学常用数学的方法
2010届高考数学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010届高考数学不等式的证明策略
2010届高考数学不等式5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与数列复习
2010届高考数学充要条件的判定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2010届高考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010届高考数学直线与圆
2010届高考数学多面体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