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9
收藏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列表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独立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的生活联系,体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会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复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
2.引入新课: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板书: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
问: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题意呢?(列表整理、画线段图)
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呢?(从条件和问题想起)
二、学习例2
1.(1)出示例2中的问题: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 让学生明白就一个条件是不能做的并思考补上一个条件.
问:求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 你会列式吗?(不能)为什么?那应该补上一个什么条件?
那如果每小时水位下降10厘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出示例2题目中的信息。
如果每小时水位下降10厘米
这个条件改成了(出示例2的信息)
读题中的信息。
理解并获取题中有用的信息。
从这张表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引出:水库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板书)
再仔细观察:哪些量在变化?哪个量没有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引出:每小时下降的速度不变,放水时间越长,水位下降得越多
问:条件中你认为哪句话也很重要?
师:照这样的速度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再说一遍。
2.自学。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学生的解法,对于部分后进生给予指导。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列式解答。
2.思考:你是怎样确定先算什么的?
3.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4.你还想到的解法是 。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的解法是怎样的?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师:倾听学生的解法,并把不同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不同解法的解题思路。
解法1.120(122)
解法2.120122
解法1先求出水位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解法2水位一共下降的高度是2小时下降高度的几倍,那所需要的时间也是2小时的几倍。
2016三年级数学下期末考试知识点千米和吨
2016四年级数学基本数学公式期末必会知识点
2016五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之小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综合训练试题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搭一搭1》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类练习之填空题练习2
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评估检测卷B(新苏教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香蕉》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5、4、3、2加几》教案
2016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期末知识点
2016苏教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确定位置同步练习答案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人教版)
2016小学二年级数学同步小测验:认识倍
小学六年级下册填空题专项能力训练习题4
2016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西师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类练习之填空题练习1
2016年高考数学要怎样才能避免审题失误
2016年高考数学最后几天该怎样冲刺
2016三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时分秒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
2016三年级下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同步练习(人教版)
2016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新苏教版)
2016年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方程思想
2016五年级下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练习题
2016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同步测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教案
2016年高考数学应试技巧和策略
2016年高考数学的提分方法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填空题专项能力训练习题5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