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5
收藏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看图列乘法算式。
2、出示旋转木马图,提出问题: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教师在黑板上摆上4排小棒,分别是3、3、3、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小棒的出现使数学由具体人到符号化的一种过渡。)
上海教育版八上19.3《逆命题和逆定理》ppt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九上24.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1
2012上海教育版九上25.1《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ppt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九上25.1《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ppt课件2
上海教育版八上19.9《勾股定理》ppt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九上25.3《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上海教育版八上19.2《证明举例》ppt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九上26.2《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ppt课件1
2012上海教育版九上24.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ppt课件1
2012上海教育版九上25.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ppt课件2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6.1《二次根式》ppt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7.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ppt课件3
2012上海教育版九上24.2《比例线段》ppt课件3
2012上海教育版九上26.1《二次函数的概念》ppt说课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九上26.1《二次函数的概念》ppt课件1
上海教育版八上16.1《二次根式》ppt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6.2《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ppt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3
2012上海教育版九上26.3《二次函数y=a(x m)2 k的图像》ppt课件1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7.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ppt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6.3《二次根式的运算》ppt复习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1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2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6.2《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ppt课件1
2012上海教育版九上24.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ppt课件2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6.2《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ppt课件3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7.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ppt课件1
2012上海教育版九上24.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九上25.1《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ppt课件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