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7
收藏
三位数的加法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页例3、例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即将举行一场盛大的动物运动会,报名参加的小动物可多啦!按照规则,比赛前要测量运动员的体重。
二、提出问题,探索方法
(一)问题1
1?提出问题,估计验证
教师:小猪和小牛刚刚测完体重,正说着什么。
出示情景1:(小猪和小牛对话图片)
小猪:我的体重是153千克。
小牛:我比你重270千克。
教师:小猪、小牛谁轻?谁重?
学生1:从图上看出,小牛重一些。
学生2:小牛说,它比小猪重270千克,可以知道小猪轻,小牛重。
教师:估计一下,这头牛大约重多少千克?(教师板书估算结果和问题)
教师:要求这头牛重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板书:153+270)
教师:究竟谁估计的结果与准确结果最接近,我们来验证一下。这道题你能很快口算出它的得数吗?(不行)那可以用什么方法?(笔算)用竖式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一学生板演)
2?质疑、探讨
教师: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一学生介绍)
教师:在计算时,你认为哪里容易出错,应该特别注意?
学生:加十位上的数时,要特别注意。
教师:你是怎么加的?
学生:十位上5加7得12,十位满十,应该向百位进1,十位上写2。
教师:十位上的5和7分别表示什么?5个十加7个十得12个十,就是120,在百位上写1,十位上写2,所以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十位上的数怎么加?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学生:百位上容易出错。
教师: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记住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学生检查自己的计算过程,把错误改正过来。
3?得出结论
教师:这头牛重423千克,谁估计的结果与准确得数最接近?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小猪大约重150千克,小牛比它重270千克,小牛大约重420千克。
(二)问题2
1?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教师:知道了小猪和小牛的体重,这时,其他动物的体重也测量完了。它们也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体重告诉小朋友。
出示情景2:(老虎、黑熊、长颈鹿的图片)
老虎:125千克。
黑熊:378千克。
长颈鹿:等于老虎和黑熊的总质量。
教师:它们的体重你都知道吗?
教师:长颈鹿比老虎、黑熊轻一些还是重一些?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才能算出长颈鹿的质量?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因为长颈鹿等于老虎和黑熊的总质量,所以把老虎和黑熊的质量合起来就是长颈鹿的质量了。
尝试:先列算式,再用竖式计算出来。(一学生板演)
教师:你是怎么计算的?说说你的想法。(请两位学生介绍,如有学生有困难,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帮助解决)
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怎么算。
2?比较
153+270与125+378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同桌讨论,集体汇报。
相同点:都是三位数加法。
不同点:153+270相加时只是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一;125+378相加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也满十又向百位进一。
教师:也就是连续进位两次,这样的加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加法。(板书课题)在计算这样的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数学课上的“小印章”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信本课堂经验交流 我展示,我进步
公开课《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课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板书设计第2册
《认识图形》课后反思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后的反思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
四年级数学2017-2018学年下期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上册《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课后反思
巧妙实施教学策略,丰富“数与代数”课堂—读《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后感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养成的一些思维习惯
小学六年级数学“乐学嘉年华”绿色评价方案
新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公开课《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索
小学数学绿色课堂杯优质课观摩活动听课体会
老师读书心得 细微之处见真知 ——读《我就是数学》有感
绿色课堂杯心得体会(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老师支教工作总结
新任教师过程性研训心得感悟
人教版三年级下《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跨越断层》几何直观章节有感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