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收藏
大家好!我是来自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的穆桂鹤。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88—89页的《方程》。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依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设置了三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这样设置,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也符合《课标》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
【课前慎思】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一个具体目标,也是《方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曾多次观摩同行们教授《方程》这节课,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仔细琢磨后,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注重利用天平的平衡使学生理解方程,忽视了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其他形式的“等量关系”;二是注重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理解“等量关系”,忽视了通过分析、思辨等思维活动,体会“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件事情在数学上是等价的”这一数学建模的本质表现;三是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数学思想的初步感知。我思考:如何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并能将最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然后用数学符号把两件事情等价表达出来,最终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呢?那么,就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
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符号来记录和描述,而数学思想是一种数学意识,是数学的灵魂。因而,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数学思想之一的方程思想,其核心在于建模、化归。在教学实施时,可以先让学生用自然语言对事情进行描述,然后抽象成数学表达,最后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这也正是建模的过程。于是,我将“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正确找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通过观察、分类、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方程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通过介绍数学史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作为教学目标,围绕两条主线组织教学——明线就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暗线则是对方程思想的初步感受。
二、在精心预设教学流程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基础与提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四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说课稿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六年级数学暑假下册统计图表训练
201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透析
精选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立体图形
2014小升初平面图形数学知识点
备考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用字母表示数
201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立体图形
2014小升初数学几何的初步知识点整理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小数四则运算
201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简易方程
2014小升初数学考试知识点三角形
新小升初数学平均数问题知识点复习
精选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数学概念归纳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算术规律大汇总
2014小升初数学简单的统计知识点
《圆柱的好处》
新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圆柱和圆锥
2014小升初数学平均数问题知识点复习
201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负数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体积和表面积
《小数除法》
模型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
2014小升初数学必备考试知识点
精选小升初数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
精选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用字母表示数
2014小升初备考数学知识点之比和比例
精选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简易方程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平面图形2014
备考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简单的统计
小升初数学四边形考试知识点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