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公开课《方程》说课稿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四年级公开课《方程》说...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四年级公开...

四年级公开课《方程》说课稿

2019-06-25 收藏

大家好!我是来自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的穆桂鹤。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88—89页的《方程》。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依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设置了三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这样设置,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也符合《课标》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

【课前慎思】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一个具体目标,也是《方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曾多次观摩同行们教授《方程》这节课,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仔细琢磨后,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注重利用天平的平衡使学生理解方程,忽视了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其他形式的“等量关系”;二是注重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理解“等量关系”,忽视了通过分析、思辨等思维活动,体会“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件事情在数学上是等价的”这一数学建模的本质表现;三是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数学思想的初步感知。我思考:如何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并能将最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然后用数学符号把两件事情等价表达出来,最终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呢?那么,就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

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符号来记录和描述,而数学思想是一种数学意识,是数学的灵魂。因而,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数学思想之一的方程思想,其核心在于建模、化归。在教学实施时,可以先让学生用自然语言对事情进行描述,然后抽象成数学表达,最后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这也正是建模的过程。于是,我将“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正确找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通过观察、分类、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方程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通过介绍数学史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作为教学目标,围绕两条主线组织教学——明线就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暗线则是对方程思想的初步感受。

二、在精心预设教学流程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基础与提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