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1
收藏
《推理2》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我设计了推理训练营的真实情境,根据学生还未接触《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克与千克》的已有认知,换掉了部分课本练习,以猜书、猜卡片、猜名次、猜图形和猜出生地五道题层层递进,难度步步加深,在轻松的情境中将推理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感知到如何推理。
为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入新课,在课堂开头还设计了猜手中的物品这一环节,既能调动氛围,又能让孩子们不突兀地接触到推理这节新课。在下课时设计了推理应用与学生离场顺序配合的小游戏,个人认为是精心设计的亮点。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比起之前两次试课都提问了更多的学生,还设计了练习单,使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将想法表达在纸上,给更多学生张口和动手的机会,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述还是不够,这怪我引导不到位,没有在一开始就明确表述规范的推理过程,使得部分学生看似掌握,但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和评委老师的交谈中,我明白一堂好课还是需要多练、多磨、多听取优秀建议、多改正,而一名优秀的教师也需要不停地汲取四面八方的养分,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机智,在课堂上准确的根据学生树苗的反应给予灌溉知识甘露的把控,想要做到这一点,我要走的路还很长。
此次青年教师大比武,虽然不算一个大舞台,但在我心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舞台,因为它是我的启蒙,是我的开端。站在台上讲课,我的无所适从和紧张,不敢看台下以至于一直背对着舞台,我讲课时的发挥失误和表述不完善,还有一小部分略微对不上自己的PPT,即使他人看不出来,我自己是非常清楚的。这是因为对自己教学水平的不自信;是因为对教材研读的不够深;是因为对课堂把控能力不够强;是因为对课堂的多种情况没信心应对自如。综上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沪科版数学八上12.1《平面上点的坐标》word教案2课时
2014秋沪科版数学八上12.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word学案1
2012沪科版八上16.3《等腰三角形》word学案1
2012沪科版八上13.2《一次函数》word学案3
2012沪科版八上12.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word教案
2015秋沪科版数学九上22.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word教案
2012沪科版八上15.1《全等三角形》word学案
沪科版数学八上1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word教案
2012沪科版八上13.3《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word教案
2012沪科版八上13.1《函数》word学案1
2012沪科版八上16.3《等腰三角形》word教案
沪科版数学八上14.2《三角形全等》word教案
2012沪科版八上13.1《函数》word学案2
沪科版数学八上12.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word教案
2012沪科版八上12.1《平面上点的坐标》word教案
2012沪科版八上16.4《角的平分线》word学案
沪科版数学八上15.1《全等三角形》word教案
沪科版数学八上16.1《图形的轴对称》word教案
沪科版数学八上16.3《等腰三角形》word教案
2012沪科版八上13.1《函数》word教案
沪科版数学八上13.1《函数》word教案
2015秋沪科版数学九上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word教案
2015秋沪科版数学九上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word导学案
沪科版数学八上13.2《一次函数》word教案
2012沪科版八上16.3《等腰三角形》word学案2
沪科版数学八上15.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word教案
2015秋沪科版数学九上22.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2课时)word教案
八年级上第15章全等三角形测试卷及答案(沪科版)
沪科版数学八上14.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word教案
2015秋沪科版数学九上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4课时)word导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