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8
收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内容分析 :
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课题:小数加减法(一)
教学内容:教材72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 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1)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 )部分,右边是( )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 ) 3.00 =( ) 0.200 =( )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 =( ) 14 =( )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 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的认识》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3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相交与平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平移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
我们的课堂缺少什么? ——2019下学期观名师小学数学课堂心得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定律》听课反思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3两点间的距离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教案分析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学案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找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导学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射线、直线和角导学案
教研文章 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数学上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研究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学案
教研心得 集体教研益处多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导学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复习课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1课时导学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