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5
收藏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示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学生1:用1格表示10个比较合适;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学生2:用1格表示2个,5个也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些。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面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现在用1格表示10个来完成书上116页的统计图。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质数和合数》导学案
《数的世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册第7单元《统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答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十册数学《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数学《通分》导学案
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打电话》导学案
青岛版《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及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连除应用题》教学设计
《数学与交通――相遇》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第十册《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教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求图上距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折叠》教学案例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第十册《旋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十册《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