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措施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两...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措施

2019-03-15 收藏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知识学科,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相关的调查,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学习能力稍微弱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差。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校正措施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成因;校正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不少小学生在学习上都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尤其是在数学学科表现最为明显。新课程改革之后优秀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学困生的比例也不断增加,教师也无法落实相应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应该找到学生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校正措施,从而缩小两极分化现象。

一、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一)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也是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二)学生个体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后,难免会觉得数学学科的学习有难度。虽然教师也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法不断调整课程并改变教学方式,但是很多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仍然跟不上其他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上的不同就会逐渐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三)学生过于依赖教辅书籍

一般来说,教辅书籍主要是起到指导学生学习整节内容的要求,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查缺补漏等。但部分教师为了能够节约时间与精力,基本上都会给学生统一选购教辅书籍,且不考虑学生的基础能力及学习能力就让学生多练习,多做题,无形之中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剧两极分化。

二、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校正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能力上的差异,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法以人的意志转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后进生则要求他们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概念、算理等,夯实基础,让他们掌握基础的知识。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就可以不要求他们掌握,确保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而体现出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少教多学

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实施个性化教学,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将数学学科学好。学生认为数学难学的原因比较多,但是假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学困生,这些也是造成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都是给学生讲练习题,课后让学生多做练习,这样只会使得学生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差,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教师针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通过多与学生交流与提问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学任务主动学习。

(三)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法,缩小差异

基本上各个阶段都避免不了两极分化,尤其是小学阶段。因此,教师一定要正视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法缩小学生的差异。首先,教师还应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优秀层、中等层、基础层等,对于这些分层,教师不要在班级上公布,做到心中有数即可;其次,教师还应该认真备课,准确地把握数学教材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对他们提出学习上的要求。比如,在教年、月、日的知识时,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等基础的知识。对于中等层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基础层知识的基础上再掌握一些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探索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并且掌握大小月的判断方法。对于优秀生,则让他们在二者的基础上得到突破。最后,还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方法,尽量以学生能够领悟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校正措施。相信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一定能够改变学生的两极分化现状。

参考文献:

马亚梅.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解决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3(4):121.

刘宏.浅谈缓解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399.

作者:黄文杰 单位:甘肃省清水县东关小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