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4
收藏
12月12日,在黄河路第三小学参加了金水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观摩了两位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和《看日历》两节课。
《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通过小组活动,孩子们展示了五种方法,经过探索、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活动,孩子们体会了利用割补法等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的转化思想。《看日历》一课,我认为老师在课堂之前,为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放了一个小视频,这个环节很好,让孩子们不仅知道了科学知识,还放松了情绪。对于今日的学习,我有以下收获与思考:
1.第一位老师,对于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一笔带过。通过生提问、生答疑,来解决难点,是值得新教师学习的地方。在我的课堂上,平时还好,如果是展示课,我会担心孩子们解决不出来怎么办?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不在我的预设范围怎么办?诸如此类的不安。课堂是生成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的磨砺、也需要在平时多读书、在教学实践中多思考。
2.第一位老师在让孩子们解决的过程中,孩子们纠结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有点偏离这节课的重点了。孩子们到底是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还是真的不理解而提问题呢?当有疑问时,如何把握解决问题和教学重难点之间的关系?这是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第二位老师执教的课,在课后专家点评时,给了这样的建议:可以给不同小组不同年份的日历来记录,然后进行观察,比较,总结。对啊,为什么在第一个环节都要用一个年份的来记录呢?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设计。这是一节打磨了很久的课了,专家针对此处还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意见。看来,课都是不完美的。怎么更好的设计一节课,是一位新老师需要认真学习的。自己往往努力也有,但是高度不够,思考的广度也不够,也导致了教学设计时考虑也不够。
4.两位老师的风格,造成了两个班级的风格不同。如专家点评时说的:第一位老师,让学生来讲,不急用说出答案。第二位老师,伶牙俐齿,她着急呀,想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老师要擅长装傻,激发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热情,做一个有“钝感”的老师,我们的孩子会更有智慧。
此次学习活动,对于自身来说,我认为我比之前有进步了。之前听课时,除了名师的课,我能感叹真好,行云流水般顺畅。其他的课我常常处于“听不懂”的状态,听不懂这节课好不好,哪里有我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次活动,我发现我可以有更多的自己的思考,这个小小的自我能感受到的进步,让我很欣喜。
这次活动收获很大,成长一直在路上。
五年级下册《购物战略》公开课教案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
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
浅谈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除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现象的思考
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说的训练
追寻数学价值、重塑数学魅力
小学数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一)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后反思
如何训练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公开课教案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途径
别让新理念在潜意识里枯萎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文学中,体会数学的妙趣横生
怎样辅导“差生”学好数学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
智慧就在孩子们的手上
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开课教案
让学生在创造和体验的学习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自然与和谐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公开课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