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8
收藏
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24页、25页,例5、6及第27页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比较等活动中。体验探索规律的快乐,培养探索精神,并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规律。
2、在计算中,体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从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红旗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二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点思考
北师大版《分香蕉》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听课心得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期末教学随笔
《大数与凑整》教学反思
西师版数学《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快乐的大森林》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
《垂直和平行》课后反思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游乐场》教学反思
《除法计算》教学反思
北师大数学《生日》教学反思
第三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发新书》教学反思二篇
北师大版数学《分糖果》教学反思
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
第三册《小兔安家》教后反思
《和“角”交朋友》教学反思
创设有效情境,激发自主探究
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北师大版《倒数》教学反思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可爱的小青蛙》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