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1
收藏
教学反思应基于知识点来进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一节好的数学课应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学数学的机会、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上完能被
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孙老师的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指出:“一节好课也不能只凭学生回答问题的好坏或齐答是否一致作标准,应从她们的实践活动和练习操作中去体现掌握的程度如何,也不要让学生整齐、响亮回答的声音所同化。因为她们当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只注重表面的回答,但在实践当中往往有找不着北的感觉。同时也强调写教学反思也不能泛泛而谈,应从知识的基本点出发,找错例、作对比、导差生、善评讲、再强化。
”例如在学完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进行巩固练习时,有一道题要求把下面各数填在方框中(
10、
4
5、
8
8、20
1、3
5
5、4
8
2、100
6、23),在填有约数5这方框时有一个同学填了(
4
5、20
1、
5
5、23),由于这一节是视导课,又到了下课时间而没有及时究其原因,回想起来的确是浪费了一个针对性很强的错例分析。课后问明原因才知道,他只了解到个位上是5的数都能被5整除,而个位是5的数又是奇数,故认为是奇数都能被5整除,后来跟他补了一课才恍然大悟。也充分说明学生大声整齐的回答是表面的理解,没有真正理解特征的含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充分给她们搭建一个共同探讨、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她们在议中想、说中辩、练中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知识在她们的脑中产生化学变化,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孙老师的点评又使我感受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达成学好数学的愿望。能被
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设计我作了大胆的尝试,屏弃了传统的设计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孙老师的好评(教材的了解全面,知识点备得较细,有一定的拓展,学生讨论热烈,生生互动积极,师生互动亲切、融洽,板书能抓重点,一目了然,激励性措施的实施效果好)。
初三同步知识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初三同步知识点:圆
新编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元二次方程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之第一章实数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点
数学知识点概率的简单应用
初三年级数学下学期《频数与频率》课后练习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元二次方程
初中数学难点数据的波动与分布规律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相似形
初三同步知识点:旋转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二次根式
初三同步知识点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之解直角三角形
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
关于图形的相似的知识点
初三数学旋转知识点归纳整理
关于两圆的性质定理初三同步知识点
初三数学知识点讲解—解直角三角形
初三数学知识点—相似形知识点讲解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直线形
初三同步知识点:二次函数
初中数学解直角三角形
初三同步知识点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解直角三角形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之方程(组)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关于锐角三角函数数学知识点
初三同步知识点相似形
初三同步知识点:二次根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