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1
收藏
教学反思应基于知识点来进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一节好的数学课应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学数学的机会、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上完能被
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孙老师的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指出:“一节好课也不能只凭学生回答问题的好坏或齐答是否一致作标准,应从她们的实践活动和练习操作中去体现掌握的程度如何,也不要让学生整齐、响亮回答的声音所同化。因为她们当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只注重表面的回答,但在实践当中往往有找不着北的感觉。同时也强调写教学反思也不能泛泛而谈,应从知识的基本点出发,找错例、作对比、导差生、善评讲、再强化。
”例如在学完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进行巩固练习时,有一道题要求把下面各数填在方框中(
10、
4
5、
8
8、20
1、3
5
5、4
8
2、100
6、23),在填有约数5这方框时有一个同学填了(
4
5、20
1、
5
5、23),由于这一节是视导课,又到了下课时间而没有及时究其原因,回想起来的确是浪费了一个针对性很强的错例分析。课后问明原因才知道,他只了解到个位上是5的数都能被5整除,而个位是5的数又是奇数,故认为是奇数都能被5整除,后来跟他补了一课才恍然大悟。也充分说明学生大声整齐的回答是表面的理解,没有真正理解特征的含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充分给她们搭建一个共同探讨、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她们在议中想、说中辩、练中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知识在她们的脑中产生化学变化,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孙老师的点评又使我感受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达成学好数学的愿望。能被
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设计我作了大胆的尝试,屏弃了传统的设计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孙老师的好评(教材的了解全面,知识点备得较细,有一定的拓展,学生讨论热烈,生生互动积极,师生互动亲切、融洽,板书能抓重点,一目了然,激励性措施的实施效果好)。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初探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十年的变化》说课稿
观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示范课有感
听课心得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课后观感
五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追求与失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听课反思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有效性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欣赏课教学策略
公开课《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实践操作活动反思
高三文科生攻克数学的方法
一次美好的体验 ——参加金水区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感想
小学数学教育策略及创新研讨(7篇)
观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
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实录
六(1)、六(2)上学期期中数学质量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质量分析
六年级数学老师工作心得 为每一位孩子打开一扇窗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十几减8》教学反思
颠覆后的又一次重生---2017-2018下期一年级数学期中考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老师教学有感 学生做题有多粗心
中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养成
二年级优质课《克与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