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8
收藏
作为六年级的素养大赛讲课环节的教师,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可以代表六年级来讲这节课,也很感谢学校能有这种机会,让我们青年教师互相学习,接下来我就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和不足进行反思,希望在下一次中可以做得更好。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再来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操作,探究出圆锥和圆柱在等底等高情况下的倍数关系,再通过学生的讨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最后应用探索出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数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都离不开猜想。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所以,在课初,猜想圆锥的体积与他的什么有关系,再来猜想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系,然后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应用新知解决了问题。这样,即向学生渗透“猜想---验证‘ 的数学思想,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会了怎样学习。
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耐模仿和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书学者们课程,不但需要观察,还需要试验。有些知识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试验,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奥秘。
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把动手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地获取知识改变了一教师讲解、师范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而且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学习的喜悦。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商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生活知识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我们所学得只是最重要应用于生活实际。为了体现“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教学中,我设计了买冰淇淋、奥运火炬、“神五”等与圆锥体积有关的问题,使得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课后,又设置了在边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料里笑一个最大圆锥的问题,教室里放置一个最大圆锥的问题,使得课堂知识回归生活,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而变得更精彩。
这节课中我需要学习的也很多,在学生展示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但因为过于心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自己得出结论,尤其是在郭家宝同学上台展示时,他的回答没有侧重等底等高这一根本问题,我进行了直接提示和引导。在下一次的几何类实践课中应该把主动性完全还给学生。
《6和7的加减法》教学案例
《认识时间》课堂实录(2)
《统计》课堂实录(2)
《第几》课堂实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堂实录及点评
“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统计》课堂实录(3)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1)
《小数的性质》教学实录、反思与感悟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实录与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分类》课堂实录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堂实录、反思与点评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2)
《圆柱的体积》课堂实录
《小数的性质》教学实录
《认识人民币》课堂实录(1)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2)
《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约分》课堂实录
《认识平面图形》课堂实录
《克与千克》课堂实录(2)
《解决问题》课堂实录(1)
《找规律》课堂实录(1)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数一数》课堂实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