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研究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研究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研究

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研究

2018-03-29 收藏

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时代的不断进步让人们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作为我国现阶段教育体制中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校也逐渐加大了对双创教育的投入,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为了促进高校双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双创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数学教育创新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专业知识与思维能力提升两个方面论述了双创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的必要性,最后从教育目标转变、教学内容改革与双创教育和高等数学教育融合三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双创教育;高等教育;创新;教育策略

双创教育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简称,是我国高校现阶段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校以创新创业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出发点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高等数学的基础之上。因此,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等数学教育创新是推动双创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双创教育现状分析

在上个世纪末期,国际教育认为创新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在传入到我国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现阶段双创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最近今年当中我国逐渐意识到双创教育的重要性,2012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我国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为高校学生提供国家级的创新创业训练,具体内容包括创新实训项目、创业训练项目以及创业实践项目[3]。在十三五中这一战略决策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同时各种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也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针对于国家对双创教育给予的大力支持以及双创教育所取得的成果,现阶段高校对于双创教育也已经给予了高度的关注。2016年全国超过1256家高校率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时大赛的成果也得到了有效的转化。此外,高校内部也逐渐加大了对双创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力度,许多高校都已经着手建立双创教育体系。但是从现阶段高校双创教育的具体内容来看,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首先,部分高校的双创教育是自成体系,与现阶段已有的高校教育体系之间并不存在紧密的联系,参与双创教育的高校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双创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普及程度不高[4]。其次,大部分创新创业教育都立足于专业课,对于公共基础课的涉及相对较少。例如,几乎没有高校将高等数学纳入到双创教育体系当中。这种教育体系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创新创业的开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双创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一)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随着双创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双创教育已经突破了其原有的狭隘范畴,并不是以学生成功的建立一家企业或者申请发明专利为标准,双创教育同时还鼓励学生要以岗位为基础,实现岗位双创。同时在企业建立与发明创造中专业技术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现阶段高校的教育体系来看,许多专业的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必须接受高等数学教学,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如果高等数学学习不扎实必然会导致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难度大幅度提升,从而导致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51]。但是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单纯的以理论教学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繁多、复杂,对于学生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创新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双创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只有具有创新创业思维才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进一步发展。数学本身是一种极具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在进行高等数学学习时思维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这对于双创教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一直以来大部分高校在进行高等数学教育时,往往仅仅关注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时代性与时效性,如果不实现高等数学教育的改革,其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当中思维依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三、双创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一)实现高等数学教育目标的转变

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数学是教育的基础,一直以来其教学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从高等数学的教育内容来看,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许多高等数学教师认为只有具备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才能满足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但是在实际中不同专业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经济学专业侧重于概率统计的学习,部分理工科专业则侧重于微积分、微分方程的学习。但是由于教育目标的影响,大部分高校都会为所有学生提供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所有对数学具有一定要求的专业所学习的高等数学知识完全相同,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6]。因此,高等数学教育目标转变成为双创教育下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在双创教育中数学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根本目标在于必要知识的获取。因此,高等数学教育的目标应该转向实用性,即高等数学教育应该是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并不在于辅助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发现,现阶段高校为所有专业的学生所提供的高等数学教育是完全同质化的,根据双创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的教育目标,现阶段必须要实现高等数学教育内容的转变。由于高等数学的体系相对较为完整,同时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也相对较强,后续的学习必须要建立在之前的学习基础之上。例如,只有完成不定积分的学习才能进一步学习定积分的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必要的。例如,对于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来说曲线、曲面积分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完全不会涉及到,学习这部分内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此,简化教学内容是现阶段高等数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高等数学体系的完整性也使得这一简化过程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现阶段高等数学教师必须要与专业课教师结合起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即高等数学教师需要遵循专业课教师的意见,在不影响数学学习逻辑的前提之下,尽量减少非必要的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7]。其次,针对于高等数学教师还必须要认识到双创教育对实用性的需求,尽量降低高等数学的理论性,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中对微分中值定理进行了大量的详细证明,证明的过程不仅复杂,而且较为繁琐,但是在实际中,学生只需要掌握微分中值定理的使用方法与使用条件就行了,并不需要对其证明过程进行深入的探索。因此,教师应该删减微分中值定理证明过程教学,而强化学生微分中值定理使用技能教学。

(三)将双创教育融合到高等数学教育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

双创教育需要立足于客观实际,高等数学也是一种从客观社会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实现双创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现双创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的融合需要通过研究型高等数学教育才能实现。所谓研究型高等数学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具体的任务目标,实现高等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首先,高校需要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压缩,在课堂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教育,而通过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特定的工作任务研究完成任务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研究型高等数学教育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思维的拓展,而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必然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当中,双创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高等数学必须要立足于双创教育的实际需求,实现深化改革,满足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需求。在本文当中,小编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创新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促进高校双创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朝晖,黎勇.高校师范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7(5).

[2]黄玉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探究以函数的间断点为例[J].价值工程,2016(9).

[3]张庚,段渊.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数学建模为切入点[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3).

[4]沈陆娟.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研究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5(6).

[5]牛西武.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状况调查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20).

[6]邬国根,陈火弟,徐定华.实施院内分级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数学》课程实施分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6(4).

[7]张学哲.构建理论实践创新教学新模式改革《初等数学研究》课程的教学方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作者:杨合松 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