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的分析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的...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的分析

2018-03-29 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可以拓展的部分有限,但是许多数学概念与运算方法,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仍存在较大学习难度。针对小学课堂教学现状,需要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完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方法

(一)概念理解记忆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大多属于基础内容,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既要掌握概念性知识也要对数学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有一定了解。传统教学中,一般是由老师带领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之后通过习题训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这种形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不同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方向不同,继而解题思路也不同,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理念,加强学生数学概念的课堂记忆和课堂理解。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根据课本概念,小数是相对于整数形式的另一种数值表现形式,组成部分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是整数的补充表现。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书本内容,启发学生分析小数和整数形式区别以及十进制位值原则,让学生理解记忆基础上学会比较分析数学例题的异同点。例如,对比数字1.2和0.2,数字1.2整数部分为1,而数字0.2整数部分??0,0.2总体数值小于1.2,归纳得出1.2是带小数,0.2是纯小数。数学概念不同于语文概念,数学概念文字概括力强,学生需要在理解记忆前提下才能促进对主体知识的把握。

(二)加强课堂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课堂活动,老师与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需要增加沟通与交流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偏向于数和图形的认识,是学生基础学习部分,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互动交流形式,让学生发表看法和提出疑问的同时,也让老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例如,小学数学低年级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老师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思路,有的学生会认为两位数加减,主要是利用十进制方法运算,也有的同学会认为两位数加减是一位数加减高级方式,按低位加减、高位借数法则完成运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方向不同,直接影响其解题思路。数学课堂教学不能采取“一言堂”的形式限制学生思考的自由,老师在课堂实践中需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为老师教学方法选用提供参考。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在课堂上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及时为学生答疑释惑,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

(三)教学生活化

早期数学的产生来自于“结绳记事”,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同事件发生的概率,物质之间相互的联系,这些都与数学有着密切联系。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不仅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灵感,也要将已有的数学概念和技巧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传统教学普遍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只要让学生学会计数和算数,能够完成考试要求即可,“应试教育”思想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期教育要求,老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课本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数学活学活用的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图形的认识”内容,一般包括三角形和四边形,四边形常见的有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老师在讲解三角形时可以以施工搭建的三脚架为例,让学生形象记忆三角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由三条边组成,稳定性高;而讲解四边形,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事物如桌子、电视机等,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分析得出在稳定性和使用需求一致的情况下,正方形物体比长方形物体更节省材料。老师带领学生认识图形和比较其特点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图形应用的规律与方法,如地砖、墙砖使用平行四边形拼接是为了突出美观性,门窗大都采用长方形,是为了满足透光需求和人体需求。小学生由于心理年龄发育特点,好奇心重、求知欲强,老师的教学行为可以通过与生活实践结合,让学生根据生活中常见物体联想其使用原因和使用作用。

(四)

信息化教学

现代科技水平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便利。小数数学中常见的应用工具就是纸笔、黑本和尺规等,辅助工具简单、教学作用有限,难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中,要求在小学教育中大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一种,主要是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播放或多媒体电子课件制作,取代传统的黑板教学,让学生在完成课本理解的同时扩大知识认识范围,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图形变换”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电子动画展现的形式突出表现旋转的含义和轴对称概念。视频中可以利用一个三角图形在平面中完成旋转运动,学生在动态观察中发现三角形旋转始终围绕一个点和线运动,继而理解图形旋转即物体围绕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轴对称则指物体旋转的参照线。小学数学教学实行信息化教学,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同时让学生在新颖、生动的动态视频或图像观察中,提高学习探究兴趣。

二、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要求

(一)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单元概况,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基础教育阶段,主要需要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通过实验操作与观察,对概念、数据等进行分析预测,综合培养逻辑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而来,内容宽泛、要求不够全面。新时期教育背景下,要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就要实现教学目标制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学校课程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进度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体现灵活性和合理性,明确教学目标则是首要要求。

(二)把握课堂节奏

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好动天性,注意力难以集中,老师采用传统刻板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被动,难以调动其学习热情;而采用比较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情趣高涨,但是课堂节奏把握不当,学生最终也会难以回归课本,学习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所侧重,在多媒体教学其他形式的信息化教学中,重点提取课本主要内容、简单带过一般性内容,同时在课堂讲解中,及时拉回学生思路,引导其思考,把握好教学节奏。小数数学教学模式创新不拘一格,但并不是指将课堂全部交由老师或学生控制,要在相互交流中把握课程主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学练一体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形式,需要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发展。传统教学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性学习后,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这种形式的教学过于偏激,学生学习任务中、压力大,学习效果不突出。而新时期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教学内容,老师在课堂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法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内容,但是课上学习完成后依然要进行课下训练,以习题练习的方式巩固基础。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转变与创新,但是仍要在学生学习任务调整的基础上完成学、练一体,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教学模式创新作为系统性较强的工作,教师不仅要能够从日常教学点滴中加以渗透,还要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特征、学习习惯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融合,选择适当的创新模式、创新方法,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