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1
收藏
很多学生初中考130甚至140的成绩,一进入高中却连及格都难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优秀学生一下掉进“冰窟窿”?很多学生也因此苦恼不已。让我们来分析下这里面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区别:
1.内容的急剧增加
高中数学在量上远远比初中数学多,这使得单位时间内要求学生消化的内容就越多,使得以前那种慢节奏的学习无法适应高中学习,并且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选择在高二年级把所有内容学完,高三只做复习,使得学生的任务进一步增加。
2.知识相对独立
初中内容较为系统化,但高中不同,它由几大相对独立的版块构成,往往刚学完一个知识点,就立马扎入另一个新内容,这使得学生最容易产生遗忘。
3.数学语言变得抽象
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而学生一进入高一就接触到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等,使得学生无法及时适应这种“山里人进城”的环境改变。所以,让学生提前接触这些专业化的语言就非常重要。
4.思维方法更理性
在初中阶段,很多老师都对各种题型建立起了统一的思维模式,比如解方程就是分为那固定的几步,学生按此法去完成就行。但高中就不可能,题目变化范围扩大,需要学生自己参与思考,方能取得好成绩。
5.知识的脱节
此外,从初中到高中,有一部分知识属于初中没有讲过,高中也不会讲,但是在高中却要常用的内容,这也成为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如何才能弥补这些脱节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更能得心应手?学夫子老师给的意见就是:参加初中升高中衔接课程的学习。
许多课外培训机构都有初中高衔接课程的学习,大家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多,不过一定要清楚的是:初升高衔接,不是提前预习高中,也不是简单复习初中,而是通过弥补脱节知识,提前接触高中数学方法,达到名副其实的“衔接”。
用计算器计算
角的分类和画法
小学数学第八册(人教版)
三步应用题 ( 一 )(参考教案二)
第二单元 角(教案集)
第七册数学教案
《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可怕的白色污染
亿以内数的写法(参考教案二)
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教案
十进制计数法(参考教案二)
2013小升初数学复习试卷
整数加法的定律推广到小数
2013六年级小考模拟试卷
四年级数学其中测试卷
生活中的平均数教案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
2013年六年级数学模拟试卷
求平均数(参考教案二)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参考教案一)
小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三角形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
小学七册数学计划和教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参考教案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