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1
收藏
很多学生初中考130甚至140的成绩,一进入高中却连及格都难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优秀学生一下掉进“冰窟窿”?很多学生也因此苦恼不已。让我们来分析下这里面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区别:
1.内容的急剧增加
高中数学在量上远远比初中数学多,这使得单位时间内要求学生消化的内容就越多,使得以前那种慢节奏的学习无法适应高中学习,并且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选择在高二年级把所有内容学完,高三只做复习,使得学生的任务进一步增加。
2.知识相对独立
初中内容较为系统化,但高中不同,它由几大相对独立的版块构成,往往刚学完一个知识点,就立马扎入另一个新内容,这使得学生最容易产生遗忘。
3.数学语言变得抽象
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而学生一进入高一就接触到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等,使得学生无法及时适应这种“山里人进城”的环境改变。所以,让学生提前接触这些专业化的语言就非常重要。
4.思维方法更理性
在初中阶段,很多老师都对各种题型建立起了统一的思维模式,比如解方程就是分为那固定的几步,学生按此法去完成就行。但高中就不可能,题目变化范围扩大,需要学生自己参与思考,方能取得好成绩。
5.知识的脱节
此外,从初中到高中,有一部分知识属于初中没有讲过,高中也不会讲,但是在高中却要常用的内容,这也成为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如何才能弥补这些脱节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更能得心应手?学夫子老师给的意见就是:参加初中升高中衔接课程的学习。
许多课外培训机构都有初中高衔接课程的学习,大家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多,不过一定要清楚的是:初升高衔接,不是提前预习高中,也不是简单复习初中,而是通过弥补脱节知识,提前接触高中数学方法,达到名副其实的“衔接”。
2012人教版八上12.3《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word教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八上《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word导学案
2012人教版八上《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word教案
2012人教版八上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word教案(5)
2012人教版八上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word教案(4)
2012人教版八上15.1《整式的乘法》word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
2012人教版八上11.1《全等三角形》word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
2012人教版八上《变量与函数》word教案1
人教版数学八上11.1《全等三角形》word教案
2012人教版八上《平方差公式》word教案1
2012人教版八上12.1《轴对称》word教案(3)
2012人教版八上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word教案(2)
2012人教版八上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word教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八上《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word导学案
2012人教版八上13.1《平方根》word教案(2)
2012人教版八上《因式分解》word教案
2012人教版八上《作轴对称图形》word教案
2012人教版八上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word教案(1)
2012人教版八上12.1《轴对称》word教案(2)
2012人教版八上15.2《乘法公式》(第2课时)word教案
2012人教版八上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word教案(6)
2012人教版八上《平方差公式》word教案
2012人教版八上12.3《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word教案
2012人教版八上14.2《一次函数》word学案
2012人教版八上《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word学案
2012人教版八上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word教案(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变量与函数》优秀教学设计
2012人教版八上《变量与函数》word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