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提高小学数...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

2018-01-16 收藏

迄今为止,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已经走过十余个年头,这其中诞生了不少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取长补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优化课堂提问,生成高效课堂

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向学生灌输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学生记笔记记得不亦乐乎,考试时却是两眼一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细究这其中的原因发现:教师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学生没有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记忆效果不明显,应用能力自然难以提高。

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提问促使学生参与思考,让学生体会通过自己思考获得知识的乐趣,提高对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认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异分母分式加减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计算■+■= ,■+■= ,思考异分母分式能否直接相加减?想一想同分母分式计算法则对异分母分式计算的启示?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复习同分母计算法则知识的同时,异分母分式计算知识顺利导入,同时渗透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何乐而不为呢?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从某一侧面直接反映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研究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这一课题,课堂问题设计是绕不开的一环。就总体教学改革形势而言,愈来愈多的教学工作者开始关注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博采众长,积极汲取优秀教学经验,并将之有效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促使高效数学课堂的生成。

二、创设生活情境,拉近课堂距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要在呈现作为知识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体现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基于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突破,创设生活情境,以学生熟悉的方式导入数学知识,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之间的距离,以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分数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折纸船用了一张纸的■,小红折纸飞机用了这张纸的■,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折纸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爱玩的一项游戏,借由这一游戏导入分数加减法知识,不会使学生感到陌生,此外,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有效促使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创新教学形式,应用合作学习

课程设计理念提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有效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升华学习品质。小组合作学习是广受赞誉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教师不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按照学生数学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高低进行分组,实行组内互助学习制度,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以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樾∽椋?要求各组画一画讲桌上摆放的粉笔盒从上面、左面和正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看哪一组画得最正确,画得最快。由于将学生分为小组,各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氛围,学生出于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必须积极开展讨论和交流,这一过程中互助学习品质和自主探究品质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目标也顺利达成,可谓是一举多得。

本文是小编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拙见,具体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以及教学需要,有策略地进行取舍。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当对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进行整体把握,一切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为主,切实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有效达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