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0
收藏
【摘要】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数学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维材料;思维方向;思维系统;思维规律
由于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活动即思维活动的教学,所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必须通过数学教学来实现。同时,由于数学是凭借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去划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因此,训练数学思维也就必须从整体出发。学习数学必须以思维的完整性作基础,反过来又促进思维的整体结构形成。但因教学过程是可控制的,所以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整体思维也是可控的。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多维的数学活动。
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呢?我认为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要给材料
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本身的性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和概念。随着年级的升高,具体形象的成分逐渐减少,抽象成分不断增加。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理性材料日益积累,构成思维的素材,成为构建相应的数学认识模式的知识基础。如学生形成数的概念,构建四则运算系列的模式,掌握几何形体知识的结构大都需要丰富的材料。总的是遵循具体形象-形象抽象-逻辑抽象的规律,并带有某种创造性的萌芽。例如构成三角形的条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素材,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知识。为使学生认识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教师可分别将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木棒分别发给学生,要学生动手搭建三角形。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有些木棒能搭建成三角形,有些木棒却不能搭建成三角形。从而让学生掌握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最短的两条边的和必需大于第三边”。这样,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经历着从展开的、物质的、外部的活动,逐步压缩、省略思维活动的具体环节直至内化为最简单的形式-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2.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有方向
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向明显特点是单向直进,即顺着一个方向前进,对周围的其他因素“视而不见”。而皮亚杰认为思维水平的区分标志是“守恒”和“可逆性”。这里所谓的“守恒”就是当一个运算发生变化时,仍有某些因素保持不变,这不变的恒量称为守恒。而“可逆性”是指一种运算能用逆运算作补偿。学生要能进行“运算”,这个运算应当是具有可逆性的内化了的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定向集中思维,又要注重多向发散思维。前者是利用已有的信息积累和记忆模式,集中向一个目标进行分析推理,全力找到唯一的合理的答案。后者是重组眼前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解答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朝不同方向进行思索,探求多种答案。在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向性,要利用一切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思维方法。
3.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应有系统
散乱无序的思维是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所谓智力的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要使数学知识在考虑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相互作用下,能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整合成一个纵向不断分化,横向综合贯通,联系密切的知识网络,使数、形、式各部分知识纵横联系,相互促进,广中求深。实践证明,知识联系越紧密,智力背景就愈广阔,迁移能力也就越强,创造性思维就越有可能。一个多方向、多层次的整体结构,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储存、检索和应用愈有利。但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将知识一下子整体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学时具有一定的等级层次性、阶段性,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阶段反映不同的思维水平和不同的思维品质。如在数学中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三角形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时从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出发,明确每一层次、每一阶段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要求,恰到好处地进行训练。
4.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应有规律
数学思维中的规律包括形式逻辑规律和辩证逻辑规律以及数学本身的特殊规律。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形式和内容、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使学生学习富有成效,必须揭示知识的内在的联系与规律。如整数、正数、负数概念之间的联系;四则运算中的五大运算定律,是数系运算根据的通性公式;和、差、倍、分四种基本数量关系是各种应用题的基础等等。规律揭示得愈基本、愈概括,则学生的理解愈容易,愈方便,教学的效果也越好。因此,教师在新知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迁移的功能,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如我们在复习“算术”的乘法口诀后,可以让学生用这种思考方法去推导有理数的乘法口诀;学了“加法交换律”的推导后,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乘法交换律;学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后,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等等。
总之,只有当数学思维的材料是丰富的、广泛的、可变的;方向是明确的、清晰的、相对稳定的;内容是系统有序的、开放的、综合的;结构是有规律的、辩证的、层次的,才能发展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并使思维具有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目的性、敏捷性甚至创造性,才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同时,也只有抓住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这条主线,才能培养21世纪对祖国建设有用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2]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3]肖少北.论人的创造性及其培养.教育学[G].2001,8:83-86.
[4]朱平.课堂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中学数学》,95年第3期.
观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反思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听课心得
四年级数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线上测试质量分析
《把握好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听课心得
二年级《解决问题》观课反思
数学老师教研小论文 如何做好复课后教学衔接的点滴思考
小学数学老师线上教学经验分享 疫情期间通过数学日记架起沟通桥梁
二年级数学下册疫情期及开学后的衔接教学计划
《十几减6、5、4、3、2》教学反思
数学组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冲破阻碍,拨云见日
五年级数学如何做好复学后教学衔接的计划
教学随笔 如何进行数学建模——由一道题引发的思考
观分数寻友 探除法秘密 ——观《除法王国寻友记》有感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我的教学主张,为数学理解而教》有感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工作反思 放慢脚步,感悟数学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收获
复习100以内的认识教学反思
尝试教学法课堂反思《分数与除法》
一年级数学网络课程研讨反思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思考
二七小学数学教研群观直播课有感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算理、算法”研修活动学习感悟
小学数学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数学第十周线上教学情况小结
听《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有感
深度教学,让学生爱上数学课——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听课反思
小学数学老师第九周网络直播听课反思
读丁浩勇《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实验教学的行为研究》后的几点思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
实验小学一年级数学复课衔接方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