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收藏
践行“评价即育人”理念,落实评价标准育人、评价过程育人、评价结果育人 。就要开发、设计“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评价工具的可靠性、有效性,在整个评价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孙校长常说:“多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就多一批好学生”,同时也是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我们班我尝试做数学非纸笔测试。
测试内容:这次非纸笔测试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的多边形面积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推到过程和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求法。
评价形式:采用数学表达和实践操作等形式。数学表达:学生通过口述表达公式推导或根据情境提出问题以及应用题的分析推理过程”等,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实践操作:学生通过画、剪、拼摆(组合)、图形变换以及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演示等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评价标准:
1. 语言表达流畅、完整、规范被评为五星。
2. 依照小组测试要求与分工能够积极进行小组合作被评为五星。
3. 小组测评注意力集中,善于倾听别人发言被评为五星。
4. 能够认真动手操作演示图形面积推到演变过程的被评为五星。
5.能够利用所学问题正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被评为五星。
6.总评为平均得分,按照四舍五入进行评价。
具体操作步骤
通过采用小组内口试和实践操作等形式。一边用数学语言表达,一边动手实践操作的形式进行公式推导,首先将本班学生分成10组,选组长和副组长并组长们提前进行培训,组长再做好小组分工,提前布置,课前准备好(至少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剪刀)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能够积极进行小组合作。
随机抽签每一个组员都要对这三个基本面积的转化过程和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进行口述,复述、拼摆(组合)、操作,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演示等动手操作,学中玩,玩中学,能够真正的理解。(1.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到过程;2.三角形面积推到过程;3.梯形面积推到过程;4.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或应用;5.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等)
组长根据组员在合作中的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星级评价,呈现在表格中。然后,老师在根据表格中星评挑选好的台上展示,加深对面积转化过程的理解与熟悉,在组长的帮助下,测试全部学生并进行成绩汇总分析。
语言组织引导
1、先将平行四边形沿着( )剪开,平移到对面拼成( ),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完全一样的( )形拼成_________________,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梯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梯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完全一样的( )形拼成_________________,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什么?(或添补成什么),分别计算什么面积再相加(计算什么面积-添补的面积)
5.将不规则图形看成近似的什么图形,它的长、宽(底和高)是多少,面积是?或着数方格,整格是(),不满整格的是( ),最后整格数+不满整格数÷2,就是其图形的面积。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计算》教学设计
“加法”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第2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16.1 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学设计
《8 、7 、6加几练习课》教学设计
《准备课》教学设计(第1课时)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16.1 二次根式(第1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6和7》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玩中放飞思维,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分类》教学案例与评析
圆周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过三点的圆”教学设计
创设生动教学情景焕发数学课堂魅力 ──“0的认识”案例及反思
用频率估计概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教学设计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与评析
《位置》教学设计(第2课时)
《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1~5的加减法练习》教学设计
《2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认识整时练习课》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