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7
收藏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肯定了解决问题策略培养的重要性,这已经成为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但是,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疏漏,本文详细探讨了问题解决能力的价值以及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价值;应用
数学学科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少涉及问题解决的相关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推进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备受重视,其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挖掘数学知识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问题解决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1问题解决能力的价值
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假设、类比与验证,来得出正确结果的能力,是基于问题为起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学习过程,从而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让学生可以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几个突出的价值: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前提条件,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富有想象力,让他们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客观要求。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问题的解决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借助一系列具有实践性意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本质,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树立起学习信心。③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解决问题,学生就需要依靠自己,虽然教师可以予以必备的指导,但是主角还是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进行二次创造,这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
2.1重视基础概念教学:要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首先要重视数学基础概念的教学,这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领悟各个数学概念的精髓,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头脑中有系统的思路。这样,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就不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学生可以掌握基础概念,那么只要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难题便能迎刃而解。2.2引导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策略的应用: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方法,从小学一直到中学、大学,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利用数与形之间的转化来解决数学难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他们往往难以理解抽象、复杂的知识,如果教师可以将这些复杂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巧妙答题,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在学生遇到采用简单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应用数形结合法。学生对问题进行粗解后,教师要在基本知识的难点、易混点设疑,引导学生把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引向深的层次。例如:小明自己收集了一些贴纸,他将其中的一半多贴纸送给了小花,自己还剩下22个,那么小明原来有多少贴纸呢?在学生看到这类问题时,往往感觉不知从何下手,用列表计算法,过程十分复杂,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人扮演小明,一人扮演小花,再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画图,将数量关系转化为线段关系,既简化了数学问题,又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趣味。2.3灌输数学建模策略的知识:数学建模是解决数学难题的有效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背后的奥妙,作为教师,要主动为学生灌输数学建模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来观察、抽象和检验,把握好问题本质,从多元化的角度解决难题,通过解题逐渐内化出结构解题策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某个班级中,共有37名学生,教师组织大家去参加户外活动,分为调查组和环保组,分别为3人一组、5分一组,共分为9个小组,那么调查组和环保组分解有多少人?类似这样的问题,教师即可引导学生进行建模,摸索出类似问题的解答方式,在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后,再给出一组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完成,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2.4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探索有效的问题解决评价方式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积极认知的推动力量,让学生看到成功与不足,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这也正是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之一。但这并不是以往的结果性评价,以一个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要知道学生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渐进与积累的过程。
3结语
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研读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法进行全面改革,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俞英.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创造性处理小学数学教材举隅[J].青年教师.2012(03).
[2]唐天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01).
[3]刘晓婷.H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小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诊断与思考基于BS县的调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7(01).
[4]龙霞飞.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材解读方法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3).
[5]李亦男.对分析与解答的思考[J].湖南教育(C版).2017(02).
作者:王成睿 单位: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角山乡莲花小学
2015黑龙江高考数学新课标(II)点评及试卷分析
2015年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初中数学2015中考复习计划
2015年天津高考数学试卷点评:难度区分合理
2015山东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点评:难度与去年相差不大
2015中考数学最有用的8个知识点
2015年中考数学复习指导: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计划
2015年福建省自行命题组专家点评高考数学试卷
2015中考数学复习之60个几何定理
初中数学总复习“四步走”战略.
2015年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三角形的重心
江苏高考数学阅卷组:试卷难度提升 区分度高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三阶段复习策略(人教版)
2015年浙江省高考数学命题思路
2015广东高考理科数学快评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2015中考数学复习指导:直线和圆的公式定理
2015上海高考数学卷评析:贴近实际应用 鼓励创新思维
2015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试题评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5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圆及有关概念公式定理
2015中考数学备考资料:菱形的判定公式定理
2015中考数学备考资料: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式
2015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圆的基础性质公式定理
[教育史上的今天]1985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逝世
2015年北京卷高考数学试卷详细解析
2015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建议
2015年高考数学(文科)安徽卷试卷分析
专家解析2015年北京高考数学试卷(文、理科)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