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对...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2017-07-07 收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 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学情分析:

确定位置的发学生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位置但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列、行的含义是数学规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难点是有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平面图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水平,初步建立行、列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与横轴的联系,为以后学习坐标几何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 98 页例题 1 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军坐在哪里?)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描述,如小军坐在第 4 组第 3 个;小军坐在第 3 排第 4 个?? 2.揭题。 刚才许多同学都知道小军的位置了,那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今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介绍: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 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学生可能会提类似“为什么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会能 用数对确定位置 避免争议和混乱。

(2)课件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6列 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 ,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

(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 4 列第 3 行。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 4 列第 3 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 间写“, ” ,把两个数隔开。 ②“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③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也就是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 第几行。

3.教学例题 2。

(1)认识方格图。出示教材第 99 页例题2 红山公园平面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图,发现不同之处:一是红山公园的各个场所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 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所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 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 0,1,2 ,?, 10 ;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 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尝试用数对表示图中场所的位置。 提问:你会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吗? 学生尝试用数对来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认识到: 大门在平面图中处于 “竖线 3, 横线 1” 的交叉位置上, 所以用数对 (3,1) 来表示;书报亭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 2,横线 3”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2,3)来表 示。

(4)让学生先用数对表示儿童乐园、盆景园、草坪等其他场所的位置,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观察得出:儿童乐园(2,6) ,盆景园(5,7) ,草坪(7,6) ,饭店(5,2) ,水池(8,2) , 假山(9,4) 。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98 页“练一练” 。

(1)在上图中找出第 2 列第 4 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学生先在图上找,然后用数对(2,4)来表示。

(2)指名说说(6,5)表示图中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2.完成教材第 99 页“练一练” 。 这道题练习了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点的位置,又练习了根据数对描出方格纸上的点。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

3.完成教材第 100 页“练习十五”第 1 题。 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然后组织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平面图, 坐标系, 教学, 数学, 空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