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3
收藏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 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我认为计算达不到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可以简算的对象,如:“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5与任何双数相乘”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根据以前的教学我发现,其实学生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还是会自觉的用乘法分配律的。比如算几套课桌椅价钱的问题,学生会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也就是渗透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我在教学内容这部分时,学生确实很难达到自觉地运用分配律去计算,特别是一些变式就更加的困难了。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觉观察算式特点的习惯。学生对于计算的目的是得到答案,而忽略了计算的过程,这也跟我平时的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有这样一道题(80+8)×25,学生完成后,我随即将该题改为“88×25”让学生做,学生做出了两种答案:①、88×25=80×25+8×25=2000+200=2200;②、88×25=11×(8×25)=11×200=2200。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说: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让他们分别同25相乘;第②种则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把8与25相乘,最后再乘11。
听完学生的介绍后,我进行了总结,首先肯定了两种答案的正确,然后对两种答案进行了分析:两种答案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发现了8与25相乘非常简便,可以凑整。于是想方设法对88进行分解,因此都把握住了这道题的关键,所以都是正确的;两种解法的区别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种解法是用加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律。第②种解法用乘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高三数学:李平 第10讲 三角恒等变化[视频]
高三数学:李平 第5讲 导数的综合应用[视频]
高三数学:孙勇军 第12讲 空间角和距离 立体几何综合问题[视频]
高三数学:李平 第26讲 选择题的基本类型及解法综述[视频]
高三数学:李春山 第34讲 排列与组合[视频]
高三数学:李平 第9讲 三角函数的基本支持[视频]
高三数学:李平 第2讲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视频]
高三数学:李春山 第43讲 概率和数理统计[视频]
高三数学:李春山 第29讲 圆锥曲线方程[视频]
高三数学:李春山 第42讲 概率和数理统计[视频]
高三数学:李春山 第46讲 极限和导数[视频]
高三数学:孙勇军 第3讲 基本初等函数及应用[视频]
高三数学:李平 第6讲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视频]
高三数学:李平 第31讲 高考数学应用题的解法[视频]
高三数学:李春山 第47讲 极限和导数[视频]
高三数学:李春山 第33讲 圆锥曲线方程[视频]
高三数学:李平 第28讲 数学应用题解法综述[视频]
高三数学:李平 第29讲 应用题的解法综述[视频]
高三数学:李平 第12讲 平面向量[视频]
高三数学:李平 第11讲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视频]
高三数学:李平 第7讲 数列的综合问题[视频]
高三数学:李春山 第39讲 二项式定理[视频]
高三数学:李平 第16讲 直线 线性规划 圆[视频]
高三数学:李春山 第7讲 函数[视频]
高三数学:李平 第18讲 直线和圆锥曲线[视频]
高三数学:李春山 第41讲 概率和数理统计[视频]
高三数学:李春山 第50讲 极复数的概念与运算[视频]
高三数学:李春山 第37讲 排列与组合[视频]
高三数学:李平 第13讲 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视频]
高三数学:李春山 第45讲 立体几何[视频]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