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激励艺术的应用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关于小学数学激励艺术的...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关于小学数...

关于小学数学激励艺术的应用

2017-06-13 收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激励艺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爱上数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激励艺术,教师要从内心真正理解激励的内涵,还要多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并避免走入误区,这样激励艺术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小学阶段,学生们刚刚接触数学,相关的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既是陌生又是新鲜的,如果这时数学教师能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让数学展现出最有魅力的状态,运用激励艺术,让教学充分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对于他们产生对数学学习和研究的持久的兴趣等都是大有裨益的事。我们在教学中特别需要应用激励艺术,用微笑和肯定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将他们引入奇妙的数学殿堂,但是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一、运用激励艺术的正确态度

1.理解激励的理念。激励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策略,它让人更多地看到自身的优点,从而做事更有信心、积极性。新课标倡导教师学会“尊重与赏识”,这也是教师们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尝试激励艺术的原因。教师要学会从内心真正尊重、赏识学生,才能发现学生真正的优点,适时、恰当地肯定或者表扬学生。同时,教师也应意识到激励艺术是不能滥用的,不管什么教学手法都应讲究适度原则。而且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情感需求的丰富和多样性,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激励策略不是唯一的选择。

2.保持激励的意识。虽然说教学中应该尽量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是在观念中教师一定要保持激励的意识,因为激励应该是一种始终如一的事业,对学生如果采用了激励策略,那么在之后的各个相关的环节中,教师应有统一的态度和前后一致的标准,不然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误解”:昨天他这样做得到了表扬和鼓励,怎么今天我就被忽视了?此外,教师既然选择应用激励艺术,那么就应该将这种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植根于心中,这样才能应用得更加纯熟。尤其是数学的学科特点是抽象、富有逻辑性的,对于感性思维比较丰富的小学生是缺乏吸引力的,如果能够通过应用激励策略提高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那么对教师和学生自身来说都将是受益颇丰的。

二、教学中应用激励艺术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激励艺术,最常用和直接的当然就是口头上对学生进行激励,相信许多教师都运用得比较得心应手,就不再赘述。这里想要详细说的是除此之外的其他几种方式,这几种方式因为略显别具一格,反而让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变得更加自然和温情,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1.借助眼神。有时表达赞赏不一定需要有声的语言,通过眼神也可以传达内心的赞赏,而且比用嘴说出来更能让孩子们信心倍增。比如:在教学“线与角”时,我就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在家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线或者线段,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位置的变化,在上课的时候说一说。其中,有一个学生完成得特别认真,还用笔把自己的发现精心地整理出来画到了一张纸上到讲台前给同学们讲解,等他说完,我便用赞赏的眼神投向他,他立刻感觉到了,回到座位还一直满脸欣喜。

2.借助小动作。一些能够表达赞赏的小动作,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也很有效。一次上公开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一群其他学校的学生,我也很紧张,教学的节奏没有把握好。当我提出一个关于运算比较难的问题时,学生们都有些不知所措,不敢举手发言,这时,一个男生举起了手,尽管他的回答并不是特别出色,但他这种勇敢不怕犯错的精神实在可嘉,为了配合讲课进度,我并没有停下讲解,只是慢慢走到他身边,摸了摸他的头。虽然,我没有言明对他的赞赏,但一个摸头的小动作却把我的鼓励和喜爱之情充分表达出来。

3.借助文字。通过书写文字来表达对学生的赞赏也能收到很不错的效果,文字表达向来比口头上更文雅,也更有说服力。老师直接用文字来肯定学生的进步,并着眼于学生真正与众不同的地方,自然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激励效果。借助文字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最佳平台就是学生的数学作业,如果数学教师批改作业时不只是指出错题,打个分数,还能写写学生的进步表现,学生通过文字特别具体地感受到老师的赞赏,学习和做作业的积极性必然大增。

三、避免走入应用激励艺术的误区

1.并非多多益善。激励艺术不是单纯地要多表扬学生,而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以鼓励与信心,因而要注意是确实必要的时候才加以应用,如果应用得过于频繁,可能会让学生迷失了重点,失去激励的意义。

2.激励不等于物质奖励。有的老师把激励等同为物质奖励,喜欢用小铅笔、贴纸等学生喜爱的小物件来吸引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其实这种用“奖励”拉拢学生的做法是误解了激励艺术,激励更应该是源自心灵的。

综上所述,激励艺术确是一种“艺术”,想要更好地运用它,我们还应继续探究具体的尺度和方法,那样,才能让学生们在恰如其分的激励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认同感,取得长足的进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