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0
收藏
高一数学学习:集合大小定义的基本要求五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我给你一个大口袋,里面有无限多个小口袋,上面按照自然数标了号1、2、3……。在1号口袋中有1粒豆子,2号口袋中有2粒豆子,……依次类推。现在我当着你的面拿掉1号小口袋,那么剩下的小口袋数和原来的相比如何?如果按照“整体大于部分”的观点,应该是少了,少一条。但是如果我当初就背着你拿掉1号口袋,然后从其他每个小口袋中取出一粒豆子,再把小口袋上的号码改掉,2改成1,3改成2……,然后再把大口袋给你,你显然不会知道我做了手脚,因为这时大口袋里的东西和原来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小口袋的数量和原来一样多。这就和“少一条”矛盾了,从小口袋里拿一粒豆子或者是涂改上面的标号不应该改变口袋的数量。大家明白我是打了一个比方,大口袋就是一个集合。按照上面的要求,集合的大小只应该取决于集合本身,而不应该取决于集合的表示方法或构造方法,也就是得到集合的过程。你拿到了大口袋,也就是就应该知道里面小口袋的数量,而不用知道我是否做过手脚。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很多。我们发现,如果坚持“整体大于部分”的话,固然可以使得某些集合和自己的子集相比较时,比如比较自然数和正偶数的个数时,符合“直观”和“常识”。但是更多的非常直观的东西和常识却都会变成错误的。比如说,x'=x+1这样一个数轴上的坐标平移,会将坐标上的点集{1,2,课前预习,3……}变为{2,3,4……},一个坐标平移居然可以变动点集中元素的个数!“元素可以一一对应的两个集合大小相同”这条原理的失效,会使得我们在比较两个元素很不相同的集合时无所适从:怎样不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自然数和数轴上(0,1)区间中点的个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
教研文章 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射线、直线和角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1课时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学反思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练习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找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
二年级数学下册《连减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第一课时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3两点间的距离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相交与平行教案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加减两步应用题》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导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