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3
收藏
通过本节教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数。经历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了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比较准确,同时对于生成的处理能够灵活的处理。教师使用了尝试教学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的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学生通过这些经历进一步体会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收获了更多学习的快乐。
同时本节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失误与不足。如果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用km、m、dm、cm、kg、g、t等字母表示的单位不够熟悉,在所出示的题目不能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不能判断这些字母所表示的单位,给单位换算带来了困扰。教学思路不是足够清晰,在学生学会了单位换算之后,漏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部分,没有进行按照高矮顺序排队的环节。
数学知识的各个环节通常都是有相互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的研读教材,不仅仅是自己所教授年级的教材,而是要对小学阶段的各年级教材的整体框架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我们也要对各个阶段的学生的认识能力有比较准备的判断,不仅仅要对学情有比较准确的了解,更需要教师能够迅速的对陌生班级的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大致的判断。教师这些方面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用心去尝试,去反思,去钻研。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8.1.2第2课时余弦和正切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7.3.1第1课时位似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8.1.3第3课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9.2.1第1课时三视图及其画法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7.1.2第2课时相似多边形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七章相似章末归纳整合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7.2.1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7.1.1第1课时有序数对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8.1.4第4课时计算器与三角函数值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章末归纳整合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7.2.6第6课时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2)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30.2阶段检测卷(二)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章末归纳整合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6.3实数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7.1.1第1课时相似图形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章末归纳整合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6.1.2第2课时平方根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章末归纳整合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7.2.5第5课时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1)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1.1第1课时相交线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7.2.1第1课时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平移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2.1第1课时平行线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30.3期中检测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6.1.1第1课时算术平方根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2.2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章末归纳整合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3.1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9.1.2第2课时正投影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6.2.2第2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课时练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