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3
收藏
1 高考中的现代文主观题阅读(一般是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和信度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再就是小说),因其分值高,难度又大,一直是学生语文高考的瓶颈。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基本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的高低。对现代文阅读题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的挫败感以及掌握答题方法不到位,使许多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望“文”兴叹。
有资深教师认为,做阅读主观题能抄原文答题是上策,能概括原文答题是中策,离开原文答题是下策。但事实上,离开原文答题这一“下策”往往才是高考中常用的答题方法。它需要掌握跟文学、写作相关的知识,才能顺利答题。纵观近几年高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几类:语言修辞、布局谋篇、表现手法、归纳要点、人物形象等。经过小编深入研究,发现是有规律可寻的,现就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各类题型的解法进行实证的分析。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试卷C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试卷B1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试卷A1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试卷B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乘除法练习(3)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乘除法练习(1)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试卷C2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试卷B2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试卷A2
二年级数学(上)第一、二单元质量检测试卷(B卷)
小学六年制二年级数学质量检测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试卷A2
2003―200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学年末测试卷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试卷B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乘除法练习(2)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试卷A
人教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卷7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试卷C2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试卷C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综合检测题
人教课标二年级上册小学第三册总复习卷(二)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学月检测题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试卷B2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试卷A
小学数学第三册期末试卷B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试卷A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北师大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