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8
收藏
我听了“希望杯”的观摩课,感受颇深,听的课比较多,把其中一节课的听课感受拿来与大家分享。这节课是五年级的《旅游费用》,是由黄二的程江燕老师和农科的王珂老师讲的。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交通中的内容,是一节专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节课围绕“旅游费用”专题活动设计了购买门票的策略选择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了解每种优惠方案的含义,然后通过计算总钱数解决。这是一节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上不能只从费用方面考虑,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展示列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比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
注意:认真了解学生的学情,现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运用数学方法找出最经济、最优惠的购票方案,又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这两位老师都做到了以下几点:
1.充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数学教学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机会,通过好的情境去启迪他们的智慧,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本节课创设了旅游的情境,让孩子们帮助旅游者买票的问题展开,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学习有用的数学。
2、努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创造性思维。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想法,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教师要做个好向导,引导学生深入进行细致全面的思考。
下面这一点也就是第三点,我们觉得是这两位老师做的非常好的,值得我们低年级的老师好好学习。
3.这节课的问题大多来自学生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全身心地关注学生活动的进展和情绪的变化,倾听他们的心声,作为伙伴与他们一起活动,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注重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体验,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创造。当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案时,都能给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各小组发表的方案,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学生得到激励,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4、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的价值”。学生只有明白了数学来源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才能深刻理解数学。特别是农科的王珂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从而学会分析、推理、列举等数学思考方法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平面图形》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角的特殊关系3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合并同类项(第二课时)2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6.1角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3.4 合并同类项(第2课时)3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3.3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4 平面图形4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绘图01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3.4合并同类项(第二课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可以作几条直线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2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3.4整式的加减(第5课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3.4整式的加减(第4课时)添括号法则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3.4.1同类项2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数据的表示(1)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2.13 有理数混合运算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4平面图形2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2画立体图形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第一节)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去括号与添括号 (2)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角的比较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5.1点和线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5.线段的长短比较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3.4.1同类项1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4平面图形3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6.2角的比较和运算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3.3.1单项式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科学记数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