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收藏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画、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对“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也有机的渗透,为后面的知识打好铺垫。
一堂课上下来,由于学生对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有了空余时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但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这一环节还应讲深讲透。学生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学习分数乘整数,学生在计算时肯定会遇到先约分后乘还是先乘后约分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那么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出差错,最后都能得到正确结果。显然,我们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到底哪种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续学习。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分数乘法在过程中约分时,我给学生练习的题目是:×5,并且列出两种做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但我觉得这道题并不能体现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的优越性。应该将题目改得稍复杂些,变成“13×5/26”,并且和同学们一起比赛谁做得快。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足于“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是记住“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一要点。
1.3勾股定理的应用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5份)
5.2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
7.4平行线的性质课件ppt
1.1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课件+教案+拓展习题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课件+教学设计+拓展
6.4数据的离散程度(2)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
5.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
7.1为什么要证明课件ppt
3.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3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4份)
5.2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第1课时)课件ppt
4.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
6.1平均数(第2课时)同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
7.4平行线的性质同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
7.2定义与命题课件ppt
3.1确定位置同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4份)
6.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
3.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4份)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课件ppt
7.3平行线的判定同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
6.4数据的离散程度(1)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
6.1平均数(第1课时)课件ppt
6.4数据的离散程度课件ppt
7.5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1)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
4.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
6.2中位数与众数同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
1.2一直是三角形吗?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4份)
4.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
7.2定义与命题(第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
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课件+教学设计+拓展练习资源(4份)
6.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课件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