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收藏
根据学校教研工作安排,今天下午在教师会议室举行了以“立足图形与几何,有效开展探究过程中的操作活动”为主题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郑春华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中,在郑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如: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郑老师通过一个圆片让孩子们自己想想办法,动手折出一个角。第二次折一折,折一个比老师手中大的角,折完与同桌交流为什么现在折的角比老师的角大?通过调动学生动手折角、观察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叉开大小有关。
二、注重教师的引领指导与示范演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郑教师为我们展示了他严谨扎实的课堂。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陈老师先问孩子们可以怎么画角?学生们各抒己见,画法不一,郑老师话锋一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书本上告诉我们角是怎么画的。然后郑老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最后孩子们才拿起尺子正确规范的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步步落实,扎实到位,相信孩子们不仅学到的是画角的方法,更学会了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郑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在生活中找一找、摸一摸哪些地方有角,然后出示了3时整的闹钟、折过的吸管、剪刀等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识后,郑老师让学生在长方形上剪一刀,会变成几个角?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商榷之处:郑老师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如果运用重叠法,把老师折的角与学生折的角重叠后比较角的大小,再利用活动角演示角的变大、变小过程,相信学生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叉开大小有关这一结论会更明确、清晰。
民安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加和减
三年级教案:连除应用题
小学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风筝》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一)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克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第五册小学数学第一单元 测量
三年级数学上册《实践课摸牌和下棋》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习作》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2课时 进位加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第三课时)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 (人教版第五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乘法的估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秋天的雨》 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千以内数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第四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玩出了名堂》 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