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收藏
老师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我探究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从俞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布局上来看,我认为是比较完整的。上课一开始,俞老师让学生们动手,用小棒摆一摆,摆成几堆,并用加法算式表示出一共用了几根小棒,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摆放若干小棒,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这说明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这里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相同加数相加的实际问题很普遍。同时引导学生从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不同等角度去看待问题,学会“几个几相加”的表达方式。
在引出乘法的时候,教师用一双手有10个指头,同桌共有多少个手指?就要把2个10相加,接着如果一小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就要把5个10相加,最后引出“如果要把全班小朋友的手指都加起来,要加多少个10,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样呢?”这个问题。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非常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愿望,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但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有些心急,没有当学生体会到加法算式的麻烦就已经迫不急待地介绍乘法,我认为这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课堂教学最后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教室,举出能用乘法算式计算的例子,这一环节本应该是本堂课的升华及亮点,但由于教师没有引导好,导至学生不能很好地发现教室里存在着的数学信息。其实如果教师能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那么相信学生能发现更多的信息,创造出课堂上的亮点。
高一数学公式知识点 三角形的面积
高中高一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公式知识点:立体图形公式
2014年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 数列有关的解法知识
高中数学知识点复习之函数与导数
高一数学必修2知识点:直线与方程
高中高一数学知识点:积化和差公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概率统计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2014年高中数学公式知识点:万能公式
高中高一数学立体几何公式之:平面图形公式
高中高一数学数学函数知识点与导数的重要性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讲解: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公式知识点精选:诱导公式两角和差公式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算法初步
2014年高中数学方程式 柱形 锥形体积 面积公式
高中数学公式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集合有关概念
高一数学公式知识点复习:图形周长 面积 体积公式
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解析:三角函数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次函数
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两角和差公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学习指导:立体几何学习中的图形观
高中数学学习指导:空间直线知识点
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一数学集合的表示方法
高中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高一数学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倍角公式
高中数学诱导公式大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