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收藏
一、优点:
1、以学生作品为素材,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热情,同时也为引出“对折”这一关键词作铺垫。
2、通过观察比较,充分交流,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属性,即“对折后完全重合”。有个环节不容忽视:老师两次让“作者”来介绍你是怎么剪的,第一次让“蝙蝠”作者介绍,引出对折的方法,第二次让“苹果”的作者说,让学生明白因为他没有对折,只是将画好的图案剪下,所以得到的图形不是对称图形。
3、练习中提供了充足的直观图形,让学生进行判断,说理,进一步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4、在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展示轴对称图形的美,让学生制作对称图形,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
二、建议:
1、当遇到归纳小结探索规律类型问题时,如“像这样对折后剪出的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往往一下子答不上来,可以安排小组可同桌讨论。
2、第一次介绍对称轴时应画在相应的图形上。且在后面的练习中也让学生画一下。
3、既然课始将部分学生的作品帖上黑板,那么在揭示定义后,是否让学生判断自己课前制作的图形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
4、课尾,教师介绍了许多轴对称图形,最好也要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后)。
5、在判断平面图形时,可让学生进行对折验证,还可增加“圆”这一图形,一是拓展平面图形,二是更好地理解一个图形可能有多条对称轴。
总的来说,小陆老师作为一个教龄不到四个月的青年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合理,课堂组织有效,师生交流顺畅,总体效果不错,继续加油!
2004年浙江湖州市中考试卷与答案
2005年马尾区数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2005年佛山市数学中考试题
临沂中考
中考数学选择题的常用解法
2004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数学试卷
厦门市2004年中考
2004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试卷
上海中考
2004年中考新型题
全国中考试题选(函数)
2004年广东茂名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4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2000年宁波中考题
上海中考2004
2005年常德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泉州市中考试测试卷数学试题
2003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5年荆门市中考数学试题
新课改中考模拟
2004宁波市中考数学试题
全国中考试题《统计初步》试题选
新课标2005年数学中考模拟试题
厦门市中考数学试卷
2004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数学试卷
全国中考试题选(圆)
2006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衢州市中考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2004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05山西中考数学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