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直...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小学四年级...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

2017-03-17 收藏

作为曲阜市实验小学的数学教师,能亲身经历一次教学节,让我受益匪浅。教学节中的授课教师,都是我校中青年教师教学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所以对于我们刚到实小工作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意义非凡。在六节课中,我对四年级孔艳华老师的所教授的《直线射线和角》印象尤为深刻。《直线射线和角》是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的基础,这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且比较抽象。

孔老师认真把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最大限度的利用直观感知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线,射线,线段和角四者的过渡语言连贯自然,教学过程设计浑然一体。针对这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点评:1.导入精彩,把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设置一个精美又不喧宾夺主的动画,问题是帮小虫子找吃的。这种只存在于儿童头脑中的充满童真童趣的小问题,激发了学生急于帮小虫子解决问题的心理。

其中可见教师对儿童阶段学生认知水平,心理发展水平把握的准确。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谁能设计一条更近的路?问题简练而深刻,主动引导学生突破眼前所得到的认知,自主发散思维,复习旧知——线段。尤其是小虫子所在的起点与终点的表示,更让学生联想到线段的两个端点。此后让学生讨论总结线段的特点,为以后射线与直线的教学做出铺垫。

2.探索新知,层次分明,目标准确。“老师用激光灯射向大屏幕,可以近似的看成什么呢?”“用激光灯射向天空,它又是什么呢?”“生活中有射线吗?”引导射线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用激光灯来做教具,注重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直观感知的形式中展现出来,这样学生更容易自己总结出射线的特征,然后鼓励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射线,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从射线过渡到直线尤为连贯,“从射线的端点反向延伸出一条直直的线,又得到什么呢?”这个过程是一个纯正的数学感知过程,因为生活中没有直线,这似乎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孔老师却把这个任务交个学生。一句:怎么画?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最后师生互动总结出直线的特点。

真正从新课标入手,体现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思想。在“过一点可以画几条射线?”时,通过一个小游戏来让学生自己画。“有限的时间你能画几条?”“给你足够多的时间你能画几条?”学生总结自己的发现时,一再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由此,在“过一点可以画几条射线?”时可以直接让学生猜想,因为有了前面的完整表达,当学生把射线的知识点迁移到直线上时,就容易多了,也正好完成了教学目标。

紧接着“过两点画直线”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后,用实物展台发现学生问题,让学生去点评,对于画的不对的同学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他发现问题,自我提高认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认识错误有不会丢失尊严。在教授角的读记方法时,充分强化学生对角的以往认识,直接给出角的读记方法。所谓该教的教,该探索的探索,以教师为主导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这个环节我感触最深。3.综合练习,立本重基,循序渐进。在练习阶段,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有填表,分类等等。从不同层面巩固新知,从不同高度让学生审视自己,细化课堂,深化理解,让学生懂得,记得,做得。

听孔老师的课可以看到更多的闪光点,更多的新意。教态从容自如,教学过程分明,课堂纪律组织方法熟练,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钻研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业务水平,坚守一个教师应有的信念,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