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收藏
优点:
1.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各环节过渡自然,学生有足够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知识呈现科学有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首先让学生想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把它画下来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整理认识并理解了“相交”和“平行”,从而进一步明确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就是相交和平行两种情况,最后通过观察相交的特殊情况,认识了垂直。整个教学内容,呈现的非常科学、有序、有效。
2.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内容安排合理,整堂课围绕着“平行与相交”展开教学,通过想、画、分、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相交”“平行”的含义,特别是在调整分类时有这样一种情况“在一张纸上,不相交又不平行的两条线引起学生争议”,老师趁机展开讨论:这两条直线到底属不属于相交?通过反复提问让学生说,学生最后对相交的定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学难点突破成功、同时在探究掌握知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3.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到位:(1)注重创设情境,在想象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提高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2)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体验、感悟知识的能力。如在探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体现的很到位。(3)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到位,注重常规训练,师生、生生双边活动开展好。
4.教学效果很好,目标达成度高,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语言表达能力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5.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精炼、准确、富有亲和力、评价及时、鼓励性语言使用好,如:“你知道的可真多呀。”板书设计合理,布局美观,书写认真。教态自然大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强。
不足:
1.提问只局限于几个同学,未面向全体。
2.练习设计少,巩固应用环节时间安排太少。
建议:
1.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2.各个环节时间安排再科学合理些,适当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练习。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2.2《函数的表示法》(一)课件2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1《函数的奇偶性》1 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2.3.1 《幂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应用》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最大(小)值课件2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2.2《函数的表示法》(二)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3.2《函数的奇偶性》课件1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2.2《函数的表示法》(二)课件2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配套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奇偶性1课件2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2 《函数的表示法》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2.2.2 《函数的表示法》(第二课时)课件
2013新人教A版必修一《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ppt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2.1《函数的表示法》 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奇偶性1课件1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2.1.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二)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最大(小)值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2.2.1 《函数的表示法》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2-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应用配套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3.2《函数的奇偶性》课件2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2.3.1 《幂函数》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一)课件2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2-2-2-1《对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配套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3单元复习 《函数的基本性质》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2.2《函数的表示法》(二)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2.1.1.2《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1.2.1《函数的概念》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