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收藏
听了夏老师的课,收获颇多。
1.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2.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加强教学反馈。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
七年级数学下册8.3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五)
七年级数学下册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一)
初一数学下册8.2消元教案(第一课时)
七年级数学下册6.2.2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可能性教案(1)
初中数学教案消元(2)
初一数学下册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教案(1)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与不确定教案2
初一数学下册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案
七年级数学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教案(2)
七年级数学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
初一数学下册9.1.2不等式的性质教案(一)
初一数学教案第七章三角形
初一数学教案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初一数学下册教案:实数4
初一数学下学期9.1课题学习(一)
七年级数学下册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二)
七年级数学下册8.3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四)
初一数学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二)
初一数学下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教案
初一数学下册教案:实数3
初一数学下册教案:平方根3
初一数学下册6.1.1有序数对教案
初一数学第五章总结
初一数学因式分解综合练习题
初一数学教案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课题学习(一)
初一数学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七年级数学下册8.1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