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收藏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期末考试就要来临了,怎样取得较好的成绩是不少家长与孩子的关心的话题,现将我教学多年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认真看课本上的复习参考题和每章的复习小结,力争复习参考题每题都过关。复习小结了然于心。我那时是常带领学生一起看每章的复习小结的,并在复习考题上做变式练习的。
第二、制定看书计划、能绘出知识结构网络图,然后根据知识结构网络图去发散、联想基础知识点和每个知识点的基础题,首先学会自我检测。
第三、将一学期的试卷与讲议整理、装订,在错题做上显眼的记号,有计划的看或做错题,这样可以避免以前所犯的错误,如果看过一次就能掌握的,将这题划去,看了两次以上还没有掌握的,要多请教与练习,直到错题基本掌握。(我不赞成将错题抄到一个本子上,那样有点浪费时间,尤其是期末考试,时间又这么紧,要是想整理一个错题集也应是平时的事,而不是在迎考的时候)
第四、适当的做些期末模拟试题,但量不要太大,有一、两套就可以了。应该多做那些自己认为知识点理解、应用薄弱的题,对一些难题可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老师的交流,对于那些偏题、怪题笑而弃之。
第五、分析自己平时得分的分布情况,也就是说选择题、填充题、解答题前3题与解答题后几题、实验题、作文、听力等得分进行分析,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好得分的精力分配。比如:平时选择题得分较高,解答题前3 题得分较高,那么,复习时重点应放在填充与解答题后面的几题上。这样将精力放在硬骨头上,不要精力平均使。
第六、有可能自己出一份试卷考一下自己,这叫自查自救行动,通过自己出题,对知识点会有进步的理解与巩固,另外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各知识点的出题题型方式与风格。
第七、会进行必要的变式练习。比如:选择变填充,填充变解答,多条件的解答题变为选择题,还要条件与结论互换、结论引申等,这样综合能力会有所提高。
第八、解题的基本方法与手段不要忘了,比如该画图的就得画图,该演算的就得演算,该写公式的就写公式等。
第九、考试前要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太紧张,不要把考试的得失情绪带进考场,你想呀,不紧张还能考出好成绩,太紧张反而发挥不好了,所以还是放松点的好。如果实在有点紧张,我教一招:坐在那,闭上眼睛,做5到10个深呼吸。
第十、答题时,字迹要清楚,不要潦草。做解答题、证明题、计算题时尽量做到每行只有一个式子或者一个推理句式,不要一句话连着一句话,只到结束,那样老师看不清,尤其对于哪些按步给分的题会影响自己的得分。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中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名师指点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 第一课时
《因式分解》期中复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 教案2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第二课时
2016年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的综合训练
2015—2016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期初复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及说明
精选初二上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命题
2016年小升初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点
2016年小升初数学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加法》期中复习要点总结:初一上册数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1、2、3、4的乘法口诀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期中复习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第三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2、3、4的乘法口诀1
《轴对称图形》知识点归纳:初二上册数学期中考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平均分(2)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2、3、4的乘法口诀 教案1
桐乡实验中学2015-2016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单元评价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秒的认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 教案6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 教案4
2016年小升初数学试卷及其解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认识乘法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