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以围棋辅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_课题研究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探以围棋辅助小学低年...
首页>数学教研>课题研究>浅探以围棋...

浅探以围棋辅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2017-03-14 收藏

中国自古就有“尧舜以棋教子”的传说,其中的“棋”指围棋。“围棋辅助教学”并非围棋之下法,也非围棋比赛之计算输赢的方法,而是小编近年来在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课上,多次以围棋作为学具,辅助数学教学的实践和思考,着重阐述围棋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构建数学模型和实现三维目标所起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利用直观教具演绎“从物到形再由形到数”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作用和意义,理解并建构数学模型。

与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配套的学具已经有很多,但有些学具用起来具有单一性和局限l生。那么,怎样开发一些新的学具,创设一些数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又能克服经常使用小棒、圆片等学具而产生的乏味感呢?小编选择了围棋这一中国的古老发明作为学具。它可以借分明的黑、白两色演绎数学的精妙;它的圆形外观、圆润手感及方便拿取的优点,也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可操作性;同时,它更以19×19的方格棋盘,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可以多元化运用的资源。

二、教学策略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探索,小编在三维目标和数学生活化方面收获了一些围棋辅助教学的体会和感触。

1.知识与技能:将棋盘改制成加减乘除板

用围棋棋盘改制成的加法板、减法板、乘法板和除法板辅助教学,可促进教学内容的整合,有效建构四则运算意义的知识框架,以利于更直观地进行教学。

如教学表内除法(1)的第一课时,教师便用围棋作为学具辅助教学。除法意义是比较抽象而且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为了能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在数学活动的安排上,分成几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设置具体隋景,借助实物和实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地“分”。

第二部分是利用棋盘作为改制的除法板,探讨在除法板上把15个棋子分给每人3个,一共能分给几个人?这个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学会“按份去分”的方法,并顺势引出了除法算式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第三部分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利用棋盘通过平均分47个棋子给5个小组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除法的意义。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体会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而平均分47个棋子的活动,就避免了学生只看直观图或利用乘法口诀说答案的做法,可以使学生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并领会除法的意义,对除法的认识会更加深刻。事实证明,这种先学后教的方法,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提升,自信心得以增强,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2.过程与方法:操作棋子,使数学更直观有趣

如在教学“7的组成”这一课时,通过摆棋子可使学生建立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使“数”不再是抽象的数学符号,而是与具体数量的物体相对应。

本课教学的第一部分是利用直观实物,建立“数的组成”概念。第二部分则利用围棋子进行“数的组成”教学。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用白色棋子,另一个人用黑色棋子,通过互换棋子的活动,使棋子的颜色由一色变成两色,自然形成分明的“数的组成”。

学生边换边摆边填写数的组成图,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数的组成变化,也记录着数的组成变化。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这种“做中学”的过程,使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学会合作探究;通过操作活动,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必要性,更有效地形成了知识的建构,掌握了学习方法,使数学课堂更加有趣而精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拼摆图案,感受数学之美

利用围棋子拼摆美丽图案的教学,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以发展,并切切实实感受到数学之美。

如教学乘法6的乘法口诀时,以每6个围棋子为一组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学生摆出了一朵朵梅花、一个个小塔、一个个三角形、一串串圆环等,使学生在学会乘法口诀的同时,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伴随着彰显个性的愉悦,能够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和图形美。

4.数学生活化:利用棋子和棋盘更好地理解数学现象

教学“图形与变换”这个单元时,小编将“平移现象”作为一课时,利用棋子、棋盘和小房子图片设计了3个数学活动。

活动一:先将棋子放在棋盘的一个位置,然后移动棋子,体会移动的方向;再将棋子移动一定的格子数,学会数格子。这里解决了只占一个格的物体移动规律问题,将难点分步骤解决,即先解决学生对方向和格子数的认知。

活动二:移动小房子,体会占多格物体的平移现象,重点学会数移动的格子数。

活动三:抽象化阶段,通过判断、画图等方式,进一步认识平移,会画平移后的图形等。

本节课通过只占一个格的棋子平移活动,使学生对平移有了初步认识,通过占多格小房子的平移现象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数出占多格的图形平移了几个格子。

可见,通过围棋辅助数学教学,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但教师还需要辩证地对待围棋辅助教学。

一方面,利用围棋学具辅助教学,是对现有数学教具的有益补充。那么,小学阶段哪些教学内容更适合用围棋做学具呢?其大致包括:认识10以内的数,数数,理解基数、序数、数的组成和计算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通过估一估、数一数,建立数量概念,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意义的教学;进行四则运算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加减混合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开展平面图形的认识拓展活动;认识图形的变换现象;理解植树问题,等等。

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小编发现,围棋辅助教学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教学“计数单位”时,围棋表达“十”和“百”这样的计数单位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用小棒或蒙氏串珠,则更容易使学生理解计数单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从更广更深的角度去开发教学教具资源,使数学教学更具魅力和实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