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收藏
加法交换律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10以内数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在万以内数的加法中,通过对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所得的结果不变。为此,在教学时做了如下设计:
1.设计开放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自主提问创造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所以,在新课的开始,在遵循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改编了情境图,给学生呈现了他们课间活动的场景,并提供了三个信息,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筛选出本节课重点研究的问题。这种开放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供了保障。
2.设计观察、比较、举例、验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供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获取对于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在学生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观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计算进行验证,借助不完全归纳法,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一教学过程在不经意间传达给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观察、猜想、推理验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堂活动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分钟)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根据图中信息自主提出问题。
(2)选择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式。
2.引入新课: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1.(1)观察并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①跳绳的有多少人?
②跳绳的男生比跳绳的女生多多少人?
……
(2)列式:28+17或17+28。
2.思考并交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口算。
37+22= 24+46=
43+57= 50+0=
选择一个加法算式,说出其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体验,总结加法交换律。(20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3.引导学生举例验证: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都是不变的呢?[教师巡视,相机展示学生中出现的两种举例情况:(1)先写出12+23和23+12,计算后,再在两个算式之间添上“=”;(2)不计算,直接从左往右依次写下“12+23=23+12”]
4.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举例的情况,你想说些什么?
5.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6.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
7.师生共同小结。
8.引导学生回忆在以前的学习中什么时候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1.观察比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28+17是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17+28是女生人数加上男生人数。
2.交流、汇报。
生1:用等号连接。因为这两个算式所求的问题是同一个,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只是书写时先后顺序不同而已。
生2: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45,所以可以用等号连接。
3.在练习本上举例验证。
4.汇报:不计算就不能真正验证这两个算式是否真的相等。
5.说出发现的规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6.独立思考后汇报:△+☆=☆+△,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
7.小组内交流后汇报: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8.回忆并思考:在加法的验算中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2.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1)27+19=19+( )
(2)( )+15=( )+37
(3)26+11=( )+( )
(4)a+( )=10+( )
(5)b+( )=( )+( )
3.下面的算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在( )里画“√”。
76+24=80+20( )
55+35=35+55( )
a+20=20+a( )
15+a=b+15( )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2分钟)
1.完成教材18页1题。
2.完成教材19页2题。
1.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2.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4.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
427+529
614+2021
四、课堂总结。(3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除法(三)》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混合运算(二)》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除法(一)》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除法(三)》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五下《体积与容积》PPT课件之八
北师大版五下《包装的学问》PPT课件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混和运算(一)》PPT课件之三
北师大版五下《体积与容积》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除法(二)》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除法(二)》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五下《体积单位》PPT课件
北师大版五下《体积与容积》PPT课件之四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混合运算(三)》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五下《体积与容积》PPT课件之五
北师大版五下《包装的学问》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混合运算(二)》PPT课件之三
北师大版五下《包装的学问》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五下《合格率》PPT课件之三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混和运算(一)》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PPT课件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混和运算(一)》PPT课件之四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除法(一)》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五下《包装的学问》PPT课件之三
北师大版五下《包装的学问》PPT课件之四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混合运算(二)》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混合运算(三)》PPT课件之三
北师大版五下《百分数的认识》练习课PPT课件
北师大版五下《分数除法(一)》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五下《体积与容积》PPT课件之九
北师大版五下《体积与容积》PPT课件之三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