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收藏
高中数学是考验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一门学科,它的难度也基本是几大科中最高的,高一新生刚刚接触高中生活,对于数学学习方法可能很不适应,不知道怎样开始,现提出数学学习三步骤,帮助大家从学会转移到会学习的道路上来。
抓住课堂,配合好教师的教学
应做到课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利用课前两分钟的预习时间想一想前一节课的内容;上课时专心致志,积极思考,尽量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过程合拍,做到耳目并用,手脑结合,提高听课的效率;课后及时复习,使知识再现,形成永久性记忆;最好能将数学老师所讲的内容与课本作一比较,从中获得更多知识;作业仅限于课堂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利用课外资料拓宽知识领域,补充课内不足,更重要的是促进课内学习。
善于归纳总结知识间的联系
学习数学并非我做题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而是要将精力花在归纳总结上。特别对课本或课堂上出现的例题,只要善于总结,就可以了解这一小节数学内容有哪几种题型,每种题目的一般解法和思路是什么,从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题的能力。同时,每学完一个单元,要建立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将本章的主要思路、推理方法及运用技巧等转变成自己的实际技能。
学会发现问题,并重视质疑在学习中常看到成绩好看同学,总是有很多问题问老师,而成绩差的同学却提不出什么问题。提出疑问不仅是发现真知的起点,而且是发明创造的开端。提高学习成绩的过程就是发现,提出并解决疑问的过程。大胆向老师质疑,不是笨的反映,而是在追求真知、积极进取的表现。在听课中,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疑问也就在不断产生,再加以分析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学习也就得到了长进。
要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校学习时有着许多自习的时间,如能坚持自学,学起来就速度快、印象深、质量高。自学并不仅限于课内,还包括阅览数学课外书籍,使课内外知识互补。只有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才能 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跟上时代的节拍。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4.2《5的乘法口诀》ppt课件3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4.1《乘法的初步认识》ppt课件3
2017春人教版数学二下8.1《认识克和千克》ppt课件4
2017春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ppt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4.4《6的乘法口诀》ppt课件2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4.4《6的乘法口诀》ppt课件4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4.2《5的乘法口诀》ppt课件4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5.2《轴对称图形》ppt课件2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4.1《乘法的初步认识》ppt课件2
2017春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ppt课件2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5.2《轴对称图形》ppt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2.4《加、减法估算》ppt课件2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2.4《加、减法估算》ppt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4.3《2、3、4的乘法口诀》ppt课件3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4.4《6的乘法口诀》ppt课件1
2017春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ppt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2.5《加减混合练习》ppt课件1
2017春人教版数学二下《实践与综合小小设计师》ppt课件2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5.2《轴对称图形》ppt课件3
2017春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ppt课件1
2017春人教版数学二下7.2《口算加、减法》ppt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4.3《2、3、4的乘法口诀》ppt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4.2《5的乘法口诀》ppt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ppt课件2
2017春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ppt课件1
2017春人教版数学二下7.1《万以内数的认识》ppt课件1
2017春人教版数学二下8.2《解决问题》ppt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二上4.1《乘法的初步认识》ppt课件1
2017春人教版数学二下7.1《万以内数的认识》ppt课件2
2017春人教版数学二下8.1《认识克和千克》ppt课件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