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收藏
设计说明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材统计了学生踢毽的个数并通过比较男、女两队哪个队踢得多,提出数学问题。课堂再现踢毽比赛情境,学生统计比赛结果后,发现参赛男、女生人数不同,无法直接判断哪队胜,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本节课重点创设在课堂上现场进行踢毽比赛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在数据个数不等的情况下,每组数据的总和不能反映总体情况,而用平均数才能反映每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从而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含义的理解。
2.教师与学生只是角色上的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感情、健康的个性并接受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营造和谐平等、相互尊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下讨论怎么比较哪队胜合理时,才会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大胆回答。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调查表 统计表
学生准备 调查表 统计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哪些体育运动呢?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进行一场踢毽比赛,男生队选出5名代表,女生队选出4名代表,选两名同学做监督员,两名同学做成绩记录员。
2.开始比赛,记录成绩。
男生队
姓名 | 踢毽个数 |
女生队
姓名 | 踢毽个数 |
3.比赛结束了,哪个队的成绩好呢?
⊙引导启发,探究新知
1.××小学也举行了踢毽比赛,看教材91页中的数据,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呢?请同学们借助课堂活动卡,小组讨论交流。(出示课堂活动卡)
2.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通过讨论、交流认为:要想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算一算每个队踢毽的总数就可以了,总数多的就代表成绩好。
生2:我们小组不同意这种做法,这样不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一样。
生3:我们小组认为用每队的平均成绩来比较是合理的。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是(19+15+16+20+15)÷5=17(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是(18+20+19+19)÷4=19(个)。通过比较平均数得出:女生队的成绩好。
师:现在同学们用上面求平均成绩的方法来解决上课开始时提出的男生队和女生队哪个队的踢毽子成绩好的问题。
初二数学知识点:指数
初二数学知识点轴对称
数学知识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数学知识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初二数学整数指数幂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数学中梯形一课一练的练习题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单元测试题
沪科版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验
初二数学轴对称的性质同步练习及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苏科版初二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初二数学平方根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综合检测题检测题题
初二数学知识点:整式的除法
数学知识点:常见图形的对称轴与画法
数学之反比例函数的测试题
初二数学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二数学平面上的点坐标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二数学公式余弦定理
初二下册人教版数学期中试题
初二数学正方形的判定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初二数学知识点分式方程意义与解法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4章达标测试题
初二数学整式的乘法检测试题1
初二数学知识点:同类二次根式
初二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初二下册
初中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同步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