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收藏
第1课时 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导学案设计课题 | 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说明 | 平均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材注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将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第二部分是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具体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在“移多补少”中建立平均数的表象。 创设动手操作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启迪。上课伊始,创设在规定时间内折纸飞机的情境,选出一组同学折的纸飞机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象形统计图探究如何求平均数。学生虽然能求出平均数,但概念是非常模糊的。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不理解。“移多补少”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很有帮助,让学生在“移多补少”中建立平均数的表象,学生通过移一移、说一说和教师的直观板书,从感官上理解平均数的由来及意义。 2.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出现在最多和最少之间,可以用“移多补少”来解释,这样学生对于平均数的认识会逐步清晰起来。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 | 1.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折纸飞机,选出一组同学折的纸飞机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观察象形统计图的特点。(出示课件) | 1.根据要求折纸飞机。 2.观察象形统计图,了解统计图中数据的特点。 | 1.把苹果平均放在下面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 )个。 | ||||||||||||||||
二、尝试探究,感悟深化。(15分钟) | 1.根据出示的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求这组同学平均每人折了多少个。 2.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出示课堂活动卡) 3.引导学生认识平均数。 | 1.观察象形统计图,尝试探究,然后交流。 方法一 移多补少法。 通过移多补少后,每个人折的纸飞机同样多,都是6个,这个同样多的数就是求得的平均数。 方法二 运用公式求平均数。 先求出这组数据的总数量,再用总数量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份数,得到的结果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7+4+6+5+8)÷5 =30÷5 =6(个) 2.先在小组交流,然后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指算术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3.小组合作探究,并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它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计算得到的。 | 2.希望小学四年级4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天植树18棵,第二天植树20棵,第三天植树22棵。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列式正确的是( )。 A.(18+20+22)÷4 B.(18+20+22)÷3 3.四年级举行电脑绘画比赛,下面是第一小组三位选手的得分情况统计表。
(1)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2)请你排出三位选手的名次。 | ||||||||||||||||
三、进一步探究,感知基本方法。(10分钟) | 1.出示课件,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90页象形统计图,然后让学生独立求出这组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引导学生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 1.先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生1:要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就是指如果每人收集的数量一样多时,这个数量是多少。 生2:我是用移多补少法求的。移多补少后,每个人同样多,都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 生3:我是用公式法求平均数的。先求出这组数据的总数量,即52。再用总数量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份数4,求得的平均数是13。 2.与师共同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 (2)公式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 4.下面是赵叔叔三天沿环形跑道跑步的情况统计表。
(1)赵叔叔这三天共跑了多少千米? (2)赵叔叔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 (3)赵叔叔平均每天跑多长时间? | ||||||||||||||||
四、应用新知,巩固方法。(8分钟) | 1.教材92页2题。 2.教材94页5题。 | 1.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2.先观察统计图,求出平均数,然后说出从图上还知道了什么。 | |||||||||||||||||
五、课堂总结。(2分钟) |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高一学习的特点及应对方法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要注意什么
晚自习如何提高效率
高一学生总结:为什么数学学不好
有了这些法宝,我想我能上天了!
知水柳:高中三轮复习必知
如何做到上课不走神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整理 学习程度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同
王尚:如何科学地分析一道错题?
高一数学学习心得
高二文科,狠抓数学必须从现在开始
怎么跳出高中数学的消极循环
名师分享:高中数学8大学习技巧
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与建议
历史学法指导
高一新生必读:高中学习方法汇总
樊瑞军:高中数学基础薄弱怎么突破?
尖子生总结:高一数学你必须反省的几个问题
高二数学:现在三四十分,这样做,高考至少一百分
高考数学最后两道题这样做一定能拿高分
做好高三数学规划 迎接人生梦想挑战
高考数学:如何由“弱”变“强”
对准高三数学复习的几点建议
高一数学这样学,想不提高都难!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的特点及应对方法
数学零基础,高三怎样恶补?!
高中文科生学好数学的方法策略
数学学法指导
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