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收藏
课题 | 三角形的特性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本节课通过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获取深刻的体会,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1.从“活动”的视角来诠释教材。 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设计了许多操作和探究活动,在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通过画三角形,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通过拉三角形,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等。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画一画、摆一摆、看一看、找一找、拉一拉、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为他们创设一个发展的空间。本节课中组织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力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时,先让学生动手画高、指高,再让学生找出三角形一共有几组底和高。每一个活动都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从而掌握新知。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学生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 | 1.引导学生回忆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2.引入情境,揭示课题。 | 1.思考并回答问题。 2.认真倾听,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 1.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并说一说你对三角形的认识。 |
二、尝试探究,操作感知。(20分钟) | 1.组织学生画一画、摆一摆,概括三角形的概念。 2.介绍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表示方法。(学生汇报后板书)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掌握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1)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2)指导学生画出三角形的高,并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 4.动手操作、体验,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1)出示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组织学生动手分别拉一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 (3)想一想:怎样让四边形也稳定? (4)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课堂活动卡) | 1.同桌互相说说画三角形应该注意什么,明确三角形的概念: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汇报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可以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3.小组合作学习。 (1)明确三角形的底和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先在三角形中画高,然后小组交流,得出结论:三角形一共有3条高。 4.小组合作学习。 (1)看图,找出三角形,交流有什么作用。(不易变形) (2)动手操作,体验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有什么不同。 (3)小组交流,汇报想法。 (4)交流总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 2.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 3.填空。 (1)由3条线段( )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 (3)自行车的车架是三角形的,这运用了三角形的( )性。 |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2分钟) | 1.判断。 (1)由3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3)三角形有无数条高。( ) 2.完成教材60页“做一做”。 | 1.独立完成后汇报。 2.独立完成,展示交流,集体订正。 | 4.下面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画对了吗? |
四、课堂总结。(4分钟) |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高二数学曲线与方程
高二数学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高二数学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高二数学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高二数学抛物线2
高二数学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3
高二数学空间向量坐标4
高二数学空间向量坐标2
高二数学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
高二数学矩阵与变换2
高二数学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高二数学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1
高二数学等比数列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及运算
高二数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
高二数学二项式定理
高二数学逆矩阵的概念
高二数学空间向量坐标6
高二数学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
高二数学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
高二数学切变变换
高二数学抛物线1
高二数学极坐标系2
高二数学揭示星期几奥秘
高二数学直角坐标系
高二数学复数的概念
高二数学空间向量的坐标2
高二数学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高二数学任意角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