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1)定义:两条直线l1和l2相交构成四个角,它们是两对对顶角,我们把直线l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l2重合时所转的角,叫做l1到l2的角。
(2)直线l1到l2的角的公式:tanθ′=,l1到l2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π),高考数学。
两直线的夹角:
(1)定义:两条直线l1和l2相交,l1到l2的角是θ1,l2到l1的角是θ2=π-θ1,当直线l1与l2相交但不垂直时,θ1和π-θ1,仅有一个角是锐角,我们就把其中的锐角叫做两条直线的夹角θ。
(2)直线l1和l2的夹角公式:tanθ=(θ不为90°),l1与l2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理解这两个公式:
(1)首先应注意到在tanθ′=中两个斜率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θ′是直线l1到直线l2的角,若写成,则θ′为直线l2到直线l1的角,这两者是有区别的,而在夹角公式tanθ=中,两直线的斜率没有顺序要求.
(2)在两直线的夹角为900时,我们有,同理,若,则直线l1与直线l2垂直,用这两个公式可以求解角平分线问题及与之有关的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6.1.2第2课时数的运算(一)基本运算、四则运算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2.1.2第2课时 因数和倍数(二)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3.3.2 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6.1.1第1课时数的认识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2.2.1 第1课时 2、5的倍数特征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4.3.5第5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3.3.1 第1课时体积和体积的单位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6.2.5第5课时图形的位置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4.3.2第2课时比例尺(二)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4.2.2第2课时反比例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6数与代数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7图形与几何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2.2.2 第2课时 3的倍数特征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4.3.3第3课时比例尺(三)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4.2.1第1课时正比例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4.3.7第7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二)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5.1第1课时鸽巢问题(一)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6.1.3第3课时数的运算(二)解决问题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3.1.2 第2课时正方体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2第2单元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6.1.4第4课时第1~3课时综合练习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4第4单元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8统计与概率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6.3统计与概率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4.1.3第3课时解比例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3.1.1 第1课时长方体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3第3单元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2.3.2 第2课时数的奇偶性及应用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6.4数学与思考综合与实践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6.1.5第5课时式与方程课时练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