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差,用符号语言表示为an+1-an=d。
等差数列的性质:
(1)若公差d>0,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常数列;
(2)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3)m,n∈N*,则am=an+(m-n)d;
(4)若s,t,p,q∈N*,且s+t=p+q,则as+at=ap+aq,其中as,at,ap,aq是数列中的项,特别地,当s+t=2p时,高一,有as+at=2ap;
(5)若数列{an},{bn}均是等差数列,则数列{man+kbn}仍为等差数列,其中m,k均为常数。
(6)从第二项开始起,每一项是与它相邻两项的等差中项,也是与它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即
对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
①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或某一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此数列不是等差数列,但可以说从第2项或某项开始是等差数列.
②求公差d时,因为d是这个数列的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故有 还有
③公差d∈R,当d=0时,数列为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当d>0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d<0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④ 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依据;
⑤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只需证明an+1-an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即可。
等差数列求解与证明的基本方法:
(1)学会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题;
(2)抓住首项与公差是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的关键;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涉及五个量:a1,d,n,an,Sn,知道其中任意三个就可以列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俗称“知三求二’).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考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
大家都在看
飞机、滑雪、火车的平移动画
多姿多彩得图形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上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课件
东北师大附中人教版七上1.2.1有理数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3.4角的比较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4.1.1全面调查举例(1)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3.4.2余角与补角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4.1全面调查举例复习与练习课件
新人教版七上4.3课题学习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3.1.2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新人教版§3.1.2点、线、面、体(4个课件)
新人教版§3.3角的度量(4个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2.4.2再探实验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新人教版§3.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人教实验版第三章读句画图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3.1多姿多彩的图形课件
新人教七上第一章有理数1.3.2有理数的加减法课件
东北师大附中人教版七上1.1正数与负数(一)课件
正数和负数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销售中的盈亏说课课件
数轴课件
新人教版§2.3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个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3.1.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绝对值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3.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新人教版§3.2直线、射线、线段(4个课件)
东北师大附中人教版七上1.1证书和负数(二)课件
新人教版§2.1.2等式的性质(2个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3.1立体图形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