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设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A、B不同时为零),椭圆(a>b>0),将直线的方程代入椭圆的方程,消去y(或x)得到一元二次方程,进而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
椭圆的焦半径、焦点弦和通径:
(1)焦半径公式:
①焦点在x轴上时:|PF1|=a+ex0,|PF2|=a-ex0;
②焦点在y轴上时:|PF1|=a+ey0,|PF2|=a-ey0;
(2)焦点弦:
过椭圆焦点的弦称为椭圆的焦点弦.设过椭圆的弦为AB,其中A(x1,y1),B(x2,y2),则|AB|=2a+e(x1+x2).由此可见,过焦点的弦的弦长是一个仅与它的中点的横坐标有关的数.
(3)通径:过椭圆的焦点与椭圆的长轴垂直的直线被椭圆所截得的线段称为椭圆的通径,其长为
椭圆中焦点三角形的解法:
椭圆上的点与两个焦点F1,F2所构成的三角形,通常称之为焦点三角形,解焦点三角形问题经常使用三角形边角关系定理,解题中,通过变形,使之出现,这样便于运用椭圆的定义,高考政治,得到a,c的关系,打开解题思路,整体代换求是这类问题中的常用技巧。
关于椭圆的几个重要结论:
(1)弦长公式:
(2)焦点三角形:
上异于长轴端点的点,
(3)以椭圆的焦半径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4)椭圆的切线:处的切线方程为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5.2 练习九》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6.2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1.2 练习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2.3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2.2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3.2 练习五》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3.1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1.1 扇形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4.4 比例尺》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7.4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7.3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2.4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6.3 大树有多高》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1.2 练习一》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4.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2.2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6.1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7.2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体会
“比较高矮、长短”《下课啦》教学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6.2 扇形》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3.1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7.1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4.5 面积的变化》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2.4 圆锥的体积》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7.7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6.4.1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4.2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7.2 练习十六》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5.2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2.3 圆柱的体积》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