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高考数学知识点: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图解:
分析法: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图解:
分析法的思维特点:
执果索因;分析法的书写格式:要证明命题B为真,只需要证明命题为真,从而有……,这只需要证明命题为真,从而又有…… 这只需要证明命题A为真,而已知A为真,故命题B必为真。
分析法与综合法综合:
综合法的思维方法:
综合法的思维方向是”,即由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出其必要条件(由因导果),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故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综合法的依据:已知条件以及逻辑推理的基本理论,在推理时要注意:作为依据和出发点的命题一定要正确.
分析法的思维方向:
分析法的思维方向是”,即由待证的结论出发,逐步逆求它要成立的充分条件(执果索因),最后得到的充分条件是已知(或已证)的命题,高考历史,故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用分析法证明的模式:
用分析法证:为了证明命题B为真,这只需证明命题B,为真,从而有……这只需证明命题B:为真,从而有……这只需证明命题A为真.而已知A为真,故B必真.可见分析法是”,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它与综合法是对立统一的两种方法。
特别提醒:当命题不知从何人手时,有时可以运用分析法来解决,特别是对于条件简单而结论复杂的题目,往往更是行之有效.用分析法证明时,往往在最后加上一句步可逆,这无形中就出现了两个问题:①分析法证明过程的每一步不一定”,也没有必要要求”,因为这时仅需寻找充分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②如果非要”,则限制了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范围,使得分析法只适用于证明等价命题了,但是,只要我们搞清了用分析法证明问题的逻辑结构,明确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那么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还是比较方便的。
反证法的定义: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图解:
反证法的步骤: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从这个假设出发,通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2015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检测练习题:第四单元
2014-2015初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答案
201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试题:第4单元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题
初二年级数学期中试卷2015
2014-2015初二年级数学期中必备考试题
2015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期中卷(考试必备)
2014-2015初二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分式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及答案: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2015博罗县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2015
2014-2015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4-2015初中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2014-2015
2015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第五单元)
2015天门市初二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2015初二数学下册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2015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五单元检测练习题
2015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带答案)
2015初二数学下册五单元测试及答案参考
2014-2015年初二年级数学期中必备考试题
2015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半期考试题
2015湖州市吴兴区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评价试卷
2015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第五章考试卷(苏教版含答案)
初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试题(五单元带答案)
2015年八年级下册数学试卷:第四单元复习题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2015重庆一中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