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3
收藏
近来,很多同学都在问我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自己从一名学生转化为一名考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面对这个问题,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你的成绩还不足650分,请重新打开课本,将知识点深入理解一遍,形成知识体系。所有的技巧和思维都是贯穿在知识的始末,如果没有知识,方法和技巧无从谈起。”
对于我这个回答,很多学生还会问:“那该怎么学习知识点?为什么我每天学到夜里12点成绩还是一点起色都没有?在做题的时候,如果不看解析,研究题是怎么解出来的,那还能从做题中学到什么?”显然,同学们对于课本的学习还存在误区,对知识点的学习也缺乏基本的方法。其实,课本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让同学们掌握相应的学科常识,目的为在实践中借助这些常识来解决问题。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时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么在实践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这就如同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反映:“只会做老师讲过的题,没讲过的题就不会做了”。如果我们不带着思考来理解这些知识,而只是从字面记住了他们,在做题的时候,是没思路的。同样,如果大家一味的题海战术,在做题的过程中记住每个题型的解法,来应对未来的考试,也不是一种科学的备考方式。我给一名提问的同学做过一个比喻:“通过记忆类型题的答法来应对考试就如同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从一砖一瓦来记住这个城市的每条街道一样,没有标准、规范。只是从量和形式上记住了他,但并没有从质的角度来认识他。”我常常对同学们讲,要学好数学和理综,就要学会将“量”转化为“性质”,这样你才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也能更好的理解题目。为了更让大家更清楚的明白知识点、解题思维以及考试技术之间的关系,我来举一道经典的趣味题,我们来一同理解一下。原题如下:
在一个笼子里,装着鸡和兔子。它们的头加在一起共15个,它们的脚加在一起共40只。问,兔子和鸡各多少只?
大多数的同学在解这道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列方程组,然后求解。这也是一种解题的方法,只是比较繁琐。我们看看高手是怎么解这道题的?
第一,高手见到这道题首先来明确“这道题问的是什么?——鸡和兔子各多少只?”
第二,读题,看题目给出了什么条件?——鸡头+兔头=15个;鸡脚+兔脚=40只。
第三,从以往学过的知识点理解该题:——鸡有一个头,兔有一个头;鸡有两只脚,兔有四只脚。从原题所给信息找到思维的起点:先从鸡和兔的脚开始算起这道题可直达目的。(这道题也是一道典型的客观性思维题目。若想知道鸡和兔有几只,首先知道他们的头和脚有几只。结合题目,结果出来。一步即可推出。运用客观性思维来解题,是同学们现在就应该锻炼的一种思考方式。)
高二数学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高二数学平均变化率2
高二数学独立性检验1
高二数学平行六面体与长方体
高二数学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高二数学条件概率
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复习小结
高二数学平行平面
高二数学导数的计算
高二数学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高二数学均值定理
高二数学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高二数学曲线与方程2
高二数学独立性检验2
高二数学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
高二数学平行六面体面积和体积
高二数学曲线与方程1
高二数学曲边梯形的面积
高二数学归纳推理1
高二数学如何解决优化问题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高二数学平行问题
高二数学常见函数的导数2
高二数学分类记数原理和分步记数原理2
高二数学数量积
高二数学分类记数原理和分步记数原理1
高二数学导数的几何意义
高二数学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高二数学平面性质课件
高二数学换元法思想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