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2
收藏
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高中数学函数公式总结:
(1)高中函数公式的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为常数,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是的一次函数。②当=0时,称是的正比例函数。
(3)高中函数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与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0,O,则经2、3、4象限;当0,0时,则经1、2、4象限;当0,0时,则经1、3、4象限;当0,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当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少。
(4)高中函数的二次函数:
①一般式:,对称轴是
顶点是;
②顶点式:,对称轴是顶点是;
③交点式:,其中,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5)高中函数的二次函数的性质
①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②时,在对称轴左侧,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少;在对称轴右侧;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当时,取得最小值
③时,在对称轴左侧,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少。当时,取得最大值
9高中函数的图形的对称
(1)轴对称图形:①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②轴对称图形上关于对称轴对称的两点确定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中心对称图形:①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他的对称中心。②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一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公式总结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数学考试试卷
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卷数学试题(一)
初中毕业学业与升学考试数学试卷3
初中毕业学业与升学考试数学试卷(新课程)1
九年级数学基础知识检测试题
初中初三第二次月考测试卷
初三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测试卷
概率单元测试
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卷
九年级(上)数学半期试题
初三中考模拟考试(一)数学试卷
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数学试题
初中毕业学业与升学考试数学试卷1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卷(课标B卷)
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题卷
初中毕业会考数学摸拟测试一
初中毕业学业与数学试卷升学考试(新课程)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课改区)
初三数学专题训练二(填空)
初中毕业生学业仿真考试数学试卷
初中毕业会考数学摸拟测试二
九年级数学练习题(一)
初三中考复习数学综合测试卷
初三数学中考模拟题一
初中毕业学业与升学考试数学试卷(新课程)
初中毕业学业与升学考试(新课程)数学试卷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课改区)
九年级(上)数学第一章单元测试卷2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九年级(上)数学《圆》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