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离你生活那么近_生活中数学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离你生活那么近
首页>数学杂谈>生活中数学>数学,离你生活那么近

数学,离你生活那么近

2017-02-27 收藏

现在绝大多数学奥数的目的是为了升学。而且,奥数本应更倾向于思维训练,不像现在很多都是技能型或熟练型的刷题。

奥数只适合一部分孩子,而我们国内却演变成了奥数热。美国、澳大利亚,也有奥数竞赛、奥数夏令营,但是绝不会出现一窝蜂学奥数的情况。因为他们的父母都知道要找到孩子的长项。这点,我想有必要强调一下,国内家长跟风心态太严重,流行奥数,都学奥数,流行唐诗宋词,都学唐诗宋词,而不去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这是值得家长深思的。

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

新金融:妈妈教的数学与学校里老师教的数学以及爸爸教的数学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孙路弘:“妈妈教的数学”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悄悄地变成数学的形式,比如清点包了多少个饺子,下楼数楼梯,记住家里的楼号、门牌号,或是收电费。我至今都有这样的习惯,走楼梯数台阶,看地板上瓷砖的数量等。通过这些细小的事情,我不害怕数字,对公式也不恐惧,并渐渐爱上了数学。

“爸爸教的数学”更多的是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用的就是规则。吃饭、睡觉,这些生活中的事情都有规则,上学放学也有规则,做数学题也要依靠规则。爸爸引导我重视规则,遵守规则,并按照规则做事。

而老师教的数学,恐怕是为了考试成绩。所以说课本上学的数学和生活是脱离的,而妈妈教的数学却不是来自课本,来自我们一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的东西。我要强调的一点是,数学思维不一定从课堂中建立,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建立。

新金融:书里面包含了很多你儿时妈妈教你学数学的案例。有读者表示,其中不少例题和方法,并不常见,而且不容易理解。这让读者有些望而却步。你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这会影响书的销量呢?

孙路弘:这本书里80%的内容是高中程度以上学历的家长都可以读懂的,也有很多方法是可以在生活中落实和操作的。而剩下20%的确有一定难度。可以说这是我有意设计的,我想这不但不会影响这本书的销量,反而会引起家长们的学习兴趣。孩子需要学习,家长也需要学习。这本书里,每个回合结尾都有测试题,做一下测试题,就能帮读者梳理一个回合的梗概和要点。书中还有二维码,通过阅读文字不太容易理解的地方,用微信扫一扫旁边的二维码,就能听到我的讲解了。

新金融: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很多妈妈对于辅导孩子数学都有些力不从心。希望你能给些建议,为普通妈妈打开一扇门,指导她们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

孙路弘:兴趣是驱动孩子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没有兴趣,他当然不想学,也学不好。怎样让孩子爱上数学?其实奥妙在于,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找到自然而然的机会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很多孩子不喜欢数学,甚至随着难度的增加而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究其源头,正是由于这些孩子学的数学和生活是脱离的,而妈妈教的数学却不是来自课本,来自我们一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的东西。比如我们把家里的桌子椅子、门窗等等都贴出长宽高的尺寸,这样一来,孩子一下子就有了度量的概念。在上学的路上,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数数总共要走多少步,路程中一共有多少棵树,年级高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拿根皮尺量一下大树树干的周长,算出它的直径、半径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为孩子接受新知识做好铺垫。这些孩子亲眼看、亲手量的有趣方法,可以让孩子主动学到知识。所以作为最容易给孩子主动知识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做些努力,利用孩子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家长,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新金融:当前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学校老师将一部分检查作业的任务交给了家长,而大部分家长往往是只检查答案是否正确。请问家长该如何充分利用检查数学作业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孙路弘:老师有老师的职责,家长有家长的职责。作为家长,需要关心的是孩子养没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没有形成良好的品德,能否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等。家长可以检查孩子是否完成了作业,但检查作业正确与否应该是老师的工作。这种现象属于不正之风,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一些教育现状,但是家长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好自己该做的。

新金融:在数学学习中,家长常常会说自己的孩子不是不会,就是太粗心了。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问题?多数家长都采取让孩子检查的做法,这可取吗?

孙路弘:实际上,孩子粗心的背后有其更深层次的儿童心理动因。

先举个例子,我小学前三年都很淘气,在数学学习上也是粗心大意马马虎虎,但妈妈不是指出我有错误,而是想出方法来扬长避短。比如,在学习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以及多位数乘法时,妈妈教给我一种格子方法。这让我很好奇,原来还可以不用老师教的那个法子。后来做题时发现两个方法的结果不同,我就开始检查,并重新做一次,而这时重新做是自愿的,是出于核对两个不同结果的兴趣,而不是被迫地、被妈妈吆喝着去机械性地重复一遍相同的劳动。

儿童心理学让我了解到,孩子的本性越淳朴,就越不喜欢重复性的动作。重复能够让这个动作更加娴熟,但对急于认识新世界、新鲜事物的孩子来说就不太适用。你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不就是让他做一次重复性的工作吗?如果你换一个方法让孩子去做,那么主动性与被动性就发生变化了。一个是因为你的要求而不得不重复,重复的时候他并不会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抗拒、纠结,估计大人们也看不出来;另外一个是主动的,不是重复,而是换成了另外一个法子来应对,这时的动力来自于自己,并在发现两者有不同的时候,不用等大人们说什么,而进一步地主动去找到原因。

新金融:当孩子遇到不会解答的数学题,家长该怎样做最能帮助孩子?

孙路弘:孩子有不会做的题目是很平常的事情,常见的做法是父母自己做出来,然后讲给孩子听。但除了有时父母自己也不会以外,他们用来解题的思路也可能是孩子目前还没有学到的,比如用代数知识解决应用题。再就是可能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面对孩子留空的题目,父母应该明确自己的位置。作业是孩子的,不要帮助孩子把题目做出来,应该由他自己去独立完成。父母可以与孩子交谈和讨论这道题,但没必要去做这道题。遇到不会的题——在大脑中有空白区域,从来没遇到过,这是好事。

在小学阶段,孩子最需要掌握的是对规则的运用,最需要启发的是对规律的认识,最容易卡住的地方是对题意的理解。所以遇到不会做的题,家长可以先引导孩子进行自述,让孩子充分理解题意,然后通过举例来渐渐引导孩子自己去接近题目的答案。孩子每次独立做出一道题的时候,都会建立一点信心,面对数学难题不再发怵、不再恐惧,反而敢于迎接挑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